林谷芳专栏》文创,须先知「文」再谈「创」

《封神》剧组。(图/翻摄自微博)

电影是重要的文创产业,大陆春节档向为众目所嘱,单一市场14亿人的体量,创造的利润与议题着实可观。今年春节档文创的意味愈浓,有「哪吒2」被塑造成全民狂欢的追求,有「封神2」延续第一集的热度,也有金庸小说新编的电影。

然而,由于「哪吒2」票房的成功,致使许多掩盖在市场狂涛下的问题也被大家忽略,道门中人对「封神2」的品评正透露了一端。

「封神1」被大家批评的,是一些神仙的形象类如西方大力士或复仇者联盟,不明白中国神仙世界与西方神话世界的差别,里面的人物自然就少了一般意像中的道骨仙风,就连魔妖,也缺乏如何遁入魔道的观照。

「封神2」受到的批评更多,原来,「封神1」里原始天尊这层次的「先天尊神」仍有着中国传统的仙人样貌,以此,作为对手的通天教主,也就非一介魔头而已。但「封神2」里,通天教主形象就是个东方版的「佛地魔」,上位的「尊神」如此,下位的魔家四将也就变成傻呼呼的巨人了。

同为文创,同样取材古典小说,「黑悟空」则是个截然不同的成功例子。游戏里,它不只将历史造极的古迹、雕塑、壁画一一呈现,每个段落的文字拈提也充满哲思,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大天王—也就是《封神榜》中的魔家四将,乃就有着巨灵之威。两者的差别真不可以道里计。

缘何如此呢?谈悟空,《西游记》的灵魂在哪?总须观照一下,如果只是志怪小说,原不必如此通篇大论。

《封神榜》呢?一样,若只是一些神仙彼此看不顺眼地斗来斗去,也不必如此长篇大论。一般来说,封神榜的文字并不上乘,情节也无出奇之处,它的关键就在「封神」二字。全书在道教与民间信仰上,将中国神仙体系作了梳理,也反映了明代「三教合一」的宗教状态。正如此,一般虽认为此书乃许仲琳所作,道门中有人还是相信它的作者是陆西星—道教内丹派东派的创始人,因为这书是从道教角度来谈神仙系统的,不只礼乐之制的儒家周代,其循环轮替系依道教神仙意旨而定,连佛菩萨也出自道教。

所以佛教的文殊菩萨在《封神榜》里就是文殊广法天尊,普贤菩萨是普贤真人,观音菩萨是慈航道人,准提菩萨是准提道人,连西方教主阿弥陀佛都变成了接引道人,总之,佛菩萨在民间被广泛信仰的,皆出自道门,其后才在西方开启圣教。从这一角度而言,《封神榜》有类似《老子化胡经》的作用。「老子化胡」,意谓老子西出函谷,入天竺为释迦。《化胡经》历史上约有10个左右的版本,却在佛教大盛下基本亡佚,而《封神榜》不然,它巧妙嫁接,让佛菩萨都出自中土,道教的位阶也就自然地在佛教之上。

历史中的佛道颉颃,与儒佛相抗不同,后者的儒家总站在民族文化的立场力排佛教此「外来」异说,从世间法来非议出世间法。但由于都提超越之道,佛道之争则是位阶之争。唐后佛教大盛,道门相对隐微,其上者如内丹南派的张紫阳、北派全真教的王重阳固倡「仙佛合宗」之说,但一般道门仍难免于谁高谁低之辨,而《封神榜》神仙系统虽庞杂,有些也不符道门的传统认知,却因综和了民间信仰,就在此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此,以原始天尊在道门位阶之高,你怎能轻易让祂法力尽失,而书中对手的通天教主形象就如佛地魔呢?

也所以,此片上映后道门才抗议不断,说到底,即便你没有道教信仰,既谈文创,总得先知「文」,再谈「创」吧!而相比于日本,这文创上根柢的不足,却正是两岸目前所共有的。

(作者为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