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施政大體檢/【觀察站】產業低薪問題 已超出補助範圍

台中市长卢秀燕喊出打造「青年友善城市」,推出就业补助、创业扶植、青年参与等多项政见。台中政策不缺、经费也不缺,但产业未能升级,青年仍陷低薪、甚至部分失业率升高,问题关键已超出补助范围。

卢秀燕成立全国最大「青年事务咨询委员会」,由100名青年组成,并推动「青年入府」、「金安薪方案」、创业贷款补贴等。且青咨会提案执行率逾8成,成果数据亮眼。

青年政策对照青年体感,实际上,2024年15到24岁失业率升至11.4%,原居六都最低,如今退至第5;大专毕业生全时工作月薪仅3.86万元,六都倒数第二,与全国平均相差明显。整体来看,2022到2025年台中平均薪资连年垫底,且与苗栗、云林等非六都县市的差距不断缩小。

这些现象背后是产业结构的老问题,台中产业仍以传统制造与服务业为主,高薪科技业占比仍偏低。许多青年排斥传产工作条件,投身低薪服务业、兼职或斜杠,难有升迁与稳定收入,造成低薪现象。

市府虽强调创业与补助,但无法改变青年劳动市场长期低薪的现实。一位青年创业者直言:「我们要的是能成长的产业,不是一笔补助金。」而青咨会提案缺乏预算结构与产业转型讨论,只有参与但无法改变困境。

卢秀燕任内的青年政策,行政面「有作为」,选举支票也大致兑现,但产业升级若不推动,补贴政策终究只是短效安抚。2026选战在即,青年政策势必再次成为「票仓语言」,但这一次,选民应该问得更深层次,青年要的不只是参与感,也要能留下来安居乐业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