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薇:從政治「淡季」到「鬧劇」 柯文哲「後物質」政治價值的挑戰
《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
近日立法院未开议,原是政治的「淡季」,如今民众党主席柯文哲竞选经费事件上演「闹剧」,从目前显示的证据看来,问题偏向民众党内部竞选经费管理和柯文哲的用人问题,而暂时没有「吃钱」的证据,对于这种「低级错误」,网友有何反应?而民众党支持度是否因「假帐案」受影响,第三势力是否很难在台湾生存?
假帐案前后 柯文哲正负面声量皆暴增
《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
柯文哲热门关键字「黄珊珊、IQ157」
《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
网路声量给柯文哲的启示:适度与黄珊珊切割
究竟民众党支持度是否因为「假帐案」受影响?从关键字上看来,网路上讨论聚焦对黄珊珊咎责,以及调侃柯文哲IQ157却用人不当,针对假帐案大部分的人并不怪罪柯文哲,代表黄珊珊与柯文哲是不同的主体,咎责黄珊珊与讨厌柯文哲、讨厌民众党仍是不同的概念。这也给了柯文哲启示,适度与黄珊珊切割保持距离,保住自身与民众党的形象,是应该考虑的方向。再者,智商IQ157已成为网民嘲讽柯文哲的「梗」,是一种「嘲讽」,也是一种「幽默」,黄珊珊和IQ157的讨论是否与政坛上第三势力的消长有关,目前未有直接因果关系。
社群媒体作为政治表达的场域必须存在
网路使用者偏年轻选民,年轻选民对于政治的期待偏向政治价值的论述和落实,期待后物质主义(post-materialism),意指民众强调自我表达和生活品质而不是经济和人身安全的价值取向,柯文哲主张的「理性、务实、科学」也明显偏向后物质主义的主张。过去年轻选民对柯文哲的期待在「政治素人」、「白色力量」、「无色觉醒」以及「推倒蓝绿高墙」,近期柯文哲短期负面声量的暴增,值得观察的方向是年轻选民是否收起他们对政党的期待?政治也许不见得是年轻选民生活的重心,政党对他们而言可有可无,但社群媒体作为政治表达的场域,必须存在。
第三势力还有未来? 刘嘉薇:以政党的组织和管理落实政治价值
学理上,民主政治就是政党政治,成也政党,败也政党,政党相对于个人或政治素人,它的特色就是组织严明、重视管理,甚至走向少数人统治和决策的「寡头铁律」(iron law of oligarchy)。民众党「假帐案」突显的主要是政党内部组织设置和管理问题,是否冲击台湾政党体系的发展?从柯文哲还有一定的好感度,倒也未必完全如此发展,但我们已经看到网民对「第三势力」政治期待的失落,是否因为对一党的寄托逐渐生变,而带来对于民主的失望?民众党作为第三势力,还有未来吗?柯文哲能否抓住「理性、务实、科学」的政治价值,以政党的组织和管理落实政治价值,值得后续观察。
【以上言论,不代表《网路温度计》立场】
分析说明
分析区间:本文分析时间范围为2024年07月24日至2024年08月18日。资料来源:《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研究方法:《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拥有巨量资料,以人工智慧作语意分析之工具资料搜集范围:每月处理1500亿以上中文资料的网路社群大数据资料库,其内容涵盖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闻媒体、讨论区、部落格等网站,针对讨论『柯文哲』相关文本进行分析,调查「网路好感度」(注1)、「热门关键字」(注2)作为本分析依据。*注1 网路好感度:透过『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系统利用语意分析对每篇主题文章进行正面、负面、中立的情绪判读,并计算正面声量与总声量之比率。*注2 热门关键字:透过『KEYPO大数据关键引擎』舆情分析系统,萃取网路上的文章与主题共同出现的关键热词;次数越多,字词越大;可用来厘清核心议题与重点人事物。
看更多网路温度计文章柯文哲遭质疑治国能力 指派黄珊珊负责善后、启动党务改革懒人包/柯文哲选总统「烂帐」谁该负责?与会计师端木正互咬柯文哲假帐风波延烧 检调搜索公关公司李孟谚小三身分起底!警方查出PTT爆料者IP来自美国林宜瑾涉诈助理费100万交保 台南帮接连出事掀派系斗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