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性仁/对中国国民党改党名之浅见
文/刘性仁(教师)
曾经在李登辉主政时期的中国国民党就有提出更改党名之事,当时李登辉认为让「中国国民党」自然改成「台湾国民党」。希望国、民两党可互相在台湾建立很好的政府。今日就在中国国民党败选后的后遗症一一发生,经历有史以来空前的挫败其原因当然不只一端,各界纷纷提出不同的看法;然而面对不同的改革方案及究竟是谁能成为国民党中的「蔡英文」,担负起奋起责任与使命,在在都值得思考,特别是党中央此时莫慌,在权力真空的情况下,必须对症下药,切莫开错药方,而导致分裂加遽,更危及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国际局势的稳定,斲丧历史使命。失败没有理由,当然必须深自检讨反省,尊重各种不同多元的声音,让真正关心中国国民党发展者而非看好戏或捣乱者提出真正的建言,犹如真假母亲故事一般,真正的母亲宁可选择放手离开也不忍心伤害孩子,毕竟母子连心,特别是在孩子面临重大危难之际。
对于近来党内有些新生代提出许多改革方案,面对年轻世代的广泛参与,对于国民党未来发展及政治甄补及扩大党内民主发挥了正面的作用,但也必须慎防谁才是年轻人的代表?谁才是代表党内主流的声音?如果只是生理上的年轻是否提出的建议党中央是否要全盘接受?如果有不同年轻世代提出不同的看法又该以何种方式来解决?显然这都需要充分的沟通与讨论,而不是辩论。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对于青年提出看法也不应有不轨的动机怀疑,因为大家都期待国民党不要自此一蹶不振,也力促台湾未来政党政治发展能够走向制度化及健全方向发展,党必须要有理念,更要有坚持,最重要的要有特色,也能与执政的民进党及其他在野党有形象区隔。
▲有人指国民党精神,是孙中山晚年主张,重视工农运动、中下阶层。(图/记者季相儒摄)
针对日前前中国国民党发言人杨伟中、前朱办发言人徐巧芯、李正皓接受媒体专访提到许多改革的办法,对于党产路线及许多方面都值得深入讨论,其中针对改革中国国民党党名一事,徐巧芯说,这必须开放给所有党员讨论,她说,提出路线辩论也包括中国国民党是否要改名为国民党这个部分;透过讨论才能知道大家的想法,最怕的就是从来都没有讨论。
李正皓则说,国民党的英文一直都是KMT,杨伟中补充,要先回到历史,他指出,大家会觉得这叫去中国化,但他非常坚定认为要恢复国民党。杨伟中进一步指出,恢复国民党有两个意思,第一个党名就恢复国民党,再者,孙中山的同盟会革命成功后,他结合当时一些小党,包括宋教仁等,成立国民党,当时国会第一大党就叫做国民党。第二个意义就是要恢复国民这个精神,杨伟中表示,国民党过去被认为是跟财团站在一起,他认为应该要恢复国民党早年较偏左派的立场,其实是孙中山晚年主张,就是重视工农运动、中下阶层,他认为这是国民党应该走的路线。
针对改党名一事,兹事体大,一是面临人团法的问题,若改了党名新党可以立刻改为中国国民党,则会产生更多的波澜与风暴;其次改了党名之后就能扭转国民党的本质及外界观感吗?外界争议更大的恐怕在于人事及党产部分;再者就形象区隔与党路线辩论,涉及到的是个中的内容而非名称上的更改,重点在于路线的厘清与讨论而非表面式的更改党名;况且改党名恐怕会加遽中国国民党内的分裂速度,在此时此刻正当有选出党主席之际,在时机上实在有可讨论的空间:在党证等事项变更上也必须耗费更多的人力及金钱来处理。
更严重的是,去掉中国两字少了连结,就如同九二共识中少了一中各表中的一中,对两岸关系的伤害及国共协商谈判都会造成巨大的危害,不利于未来海峡论坛及国共交流,这种片面改变现状对于国际和两岸来说显然未见其利先见其害。
值得思考的是,去掉中国就会让外界认为国民党更本土吗?相反地一味地去中国化,特别在文化意念上更名这种层次。将会助长文化台独,也无法保证可以吸引年轻选票,因此更改党名兹事体大。
笔者乐见年轻人纷纷提出各种主张来参与及讨论,党路线确实需要讨论,然而绝对不能做出亲痛仇快的事,更不能加速党分裂及破坏团结,特别是在新主席尚未产生之际。职是之故,代表性问题及讨论过程公开透明实为非常核心的问题,谁能代表年轻人?谁又是国民党内的主流?千万不要造成党内世代的对立或同侪间的心结,毕竟大家都期待中国国民党能够走上正面健康的方向以图再起。
另外批评容易做事难,许多方案都必须要考量现实性及可操作性,特别不能对国际关系及两岸关系造成重大的冲击及改变现状,否则错误及没有方向的改革将会使国民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中,也不利于台湾政党政治及民主的发展。
●作者刘性仁,北市,博,中国五权宪法学会成员。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讨论与声音,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