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十四五拚进口替代 台伤很大
可成将泰州厂卖给陆企蓝思科技。图为台南可成。(本报系资料照片)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内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新华社资料照片)
8月26日,2020世界半导体大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开幕。(中新社)
今年7月,台湾EMS厂纬创将大陆昆山厂(纬新资通)卖给「陆版鸿海」立讯精密;8月,可成处分大陆泰州两座厂给陆企蓝思科技。有机构分析,随着大陆迈向产业自主,中期来看,台湾受到冲击最大,是最有可能失去大陆市场的经济体之一,推算中期损失将达本身GDP的10%左右。
这份报告是由安联集团(Allianz)旗下贸易信用保险公司──裕利安宜(Euler Hermes)所发表。据外电引述报告指出,大陆「双循环」策略将是十四五规画重点,长期目标是利用国内生产满足不断增加的内部需求,而非透过进口;虽然最终实现产业自主将会对其他经济体造成不利,但在实现目标前,双循环战略将产生积极影响,因企业可能会借着向国外取得技术实现制造升级。
外循环促进口替代
今年10月分召开的中共五中全会决议中,对于十四五经济重点目标之一,就是强调「关键核心技术要实现重大突破」。
台新投顾总经理李镇宇近期在一场论坛表示,大陆十四五经济政策重点强调内外双循环,其中的内循环就是千方百计促消费,外循环就是要促成「进口替代」,目标是培养出自主重点产业链,做法是直接从国外整厂引进,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上海特斯拉,是大陆少数特许外资可以100%持股的企业。
为何这样做?李镇宇指出,只有100%外资持有,他(外资)才会把100%技术投进去(大陆),此后,上海特斯拉培养出的本地人才会散出去,人才出去之后,某个程度就挖到了技术,很快就会开枝散叶,自主供应链也很快就会起来;「外循环某个程度是借由开放外资来做到进口替代,带进来之后再copy,整个供应链就复制了!」
台商得慎防被并购
中经院第一研究所(大陆研究所)助研究员王国臣指出,大陆国务院日前颁布《新时期促进积体电路产业和软体产业高品质发展若干政策》,扶植高阶积体电路、半导体,以及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软体,据此,短期内,大陆仍将以「融台」与经济施惠,吸纳台湾企业技术与人才,长期,台湾或面临中方进口替代;同时,大陆科技自主创新政策预期将扩大招募海外人才,恐导致台湾人才外流大陆的情形愈趋严重;所幸的是,台湾人才赴陆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惟对此「陆漂族」回台谋职,则成为新兴问题。
大陆在十四五期间侧重内循环的发展,王国臣认为,在大陆的台商已经不能再单纯地制造,而要同时考量制造与销售,特别是随着「短链革命的市场导向」(in China,for China),以及供应链的「去美化」,在陆台商恐进一步靠拢陆企,特别是具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
他提醒,已生根或有意愿拓展大陆内需市场的台湾企业,慎防遭陆企并购,或被迫加入国有企业混合改革。
红色供应链再升级
李镇宇指出,十四五强调推动国家核心科技自主,剑指8大科技领域,红色供应链有望再升级;8大科技领域为人工智慧、量子科技、积体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航空科技、深地深海。
大陆半导体产业政策主力将扶植第三代半导体,第三代半导体之高功率及高频特性使其零件可大幅提升效率,达到减少耗电量、缩小体积等优势。市场预期大陆将于十四五期间投入10兆人民币于第三代半导体,最值得注意的公司包括IDM三安集成、设备商北方华创。
李镇宇指出,目前大陆第三代半导体仍以4吋厂为主,台湾及欧美则有部分6吋产能,推测技术仍有落差,台厂在RF应用技术领先;同时,第三代半导体将应用于电动车、电源管理等利基市场,无法取代第一代半导体。
在实现技术自主的同时,大陆将会面对包括债务上升、企业僵尸化及科技进步慢的长期风险。裕利安宜报告指出,相较美国、日本、德国等先进国家,大陆的研发开支更为依赖政府投资,较大的政府干预,可能会导致盈利能力及创新能力较弱的国有企业产能过剩,以及资源错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