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十一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新能源车充电排队现象严重
今年「十一」假期消费负面敏感资讯主要集中在交通、景区、快递和食品消费四个方面。尤其是在高速公路塞车衍生的新能源车「恐高」充电问题。(新华社)
大陆央视新闻报导,中国消费者协会15日发布「十一」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在9月30日至10月9日共计10天监测期内,系统共搜集「十一」相关「消费维权」类资讯951万8930条,日均信息量95万余条。9月30日最多,为1277191条。监测发现,今年「十一」假期消费负面敏感资讯主要集中在交通、景区、快递和食品消费四个方面。尤其是在高速公路塞车衍生的新能源车「恐高」充电问题。
交通类负面敏感资讯与高速出行密切相关。
第一, 新能源车增多,服务区排队充电现象严重,新能源车的「里程焦虑」在假日集中出行期间被迅速放大,是应予关注的新问题。
第二,男子举报上百辆走应急车道(路肩)车辆,同样的现象以往节假日期间也有出现。假日期间,「景区」类负面敏感资讯在多地出现,主要源于假期出游人流量骤然集中,景区承载能力开始经受流量与舆情的双重考验。
中消协分析,盘点梳理舆情表达的内在动因与热度呈现,假期消费结构重构的动态演进过程中,交通、旅游、快递和食品消费四个线下消费场景的舆情聚集,应该与以下五个方面的「不适配」密切相关:
集中休假的制度设计与假期消费诉求的「个性化」「品质化」趋势不适配;景区产品设计中智慧化、资料化设备设施的「硬投入」与运营管理手段、反应速度等「软实力」的提升效率不适配;服务供给「有没有」的目标设定与消费诉求向「好不好」升级的变化趋势不适配;网红产品、流量美食的「人设」人气与诚信、守法的展业营商底线要求不适配;消费者对品质提升、体验感升级的更高追求与健康消费理念、智慧消费行为的自我建设不适配。
中消协表示,本次「十一」假期舆情在4个线下场景的高度集中,说明相关领域行业的提质升级、高品质发展,消费者期望高、呼声大。需要相关各方直面问题、强化内功修炼;精细整改、着力优化完善;担当作为、不断防微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