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标志称谓乱 甘肃正名铜奔马
游客在甘肃武威雷台汉墓的《马踏飞燕》雕塑前留影,武威雷台汉墓因出土了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铜奔马而闻名。(新华社)
4月28日,「丝路敦煌」文化艺术展在上海开展。图为在上海中心展览馆的展品——铜奔马(马踏飞燕)。(新华社)
中国旅游标志究竟是「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还是「天马」、「飞马」?多年来不同单位各用各的,旅游部门喜欢用「马踏飞燕」,文物部门则多用「铜奔马」,莫衷一是。甘肃省文物局长马玉萍5日表示,「铜奔马」一名已经用了近50年,并被国际与国内认可和接受,为享誉世界的明星文物,名称不宜轻易改动。
5月19日,新华社发布题为《记者手记:「马超龙雀真名在此,中国旅游标志名称别再乱叫」》的文章。文章开头就配以图片并指出「1983年12月5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刊登了『马超龙雀』被定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的消息。」文章还写道,声名赫赫的中国旅游标志,长期以来却为一个名字所扰。这个极其重要的标志物的称谓被杂乱混用,甚至用错误名称。文物部门多用「铜奔马」,旅游部门一般沿袭社会惯用的「马踏飞燕」称谓,反而让当年由官方确定,「马超龙雀」的「标准」说法难觅踪影。但「马超龙雀」一名依然引来质疑。
马踏飞燕 称呼被常用
马玉萍在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铜奔马」作为大陆古代艺术珍品,备受社会关注,许多专家、文化学者为其取了很多名字,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有「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两个。「马踏飞燕」最早是由甘肃省文化局文物科前科长王毅命名,并因得到学者郭沫若的认可而得到广泛使用。「马超龙雀」则主要是采用学者牛龙菲的说法,但学界似乎多不认可。马玉萍亦复如此。
马玉萍表示,当初这件文物入藏甘肃省博物馆时,按照博物馆工作规范进行了建档立卡、编目登记入库。
根据文物定名规范,结合其质地、形态、性质用途,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将这件文物命名为「铜奔马」。
马玉萍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强调有其依据。1996年,大陆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在对文物名称审核时,认为「铜奔马」定名规范,并将其鉴定确认为一级甲等(国宝)文物。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1969年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单位所有正式档案中均使用「铜奔马」此一名称,从未使用过第二个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