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石化產業3挑戰 靠川普解圍?

美国前总统川普。 欧新社

【撰文:李科谚】

回顾川普当选时的施政,在任职期间(2017年~2021年)鼓励开采页岩油、天然气及清洁煤炭,提出增产美国境内石化能源的规画,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并撤销逾100项环境法规,其中包含限制发电厂、汽车和卡车污染等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措施。

而拜登则是增加企业税、鼓吹绿能产业、上任当天即签署重返《巴黎协定》文件,2021年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为电力基础设施和清洁能源投入730亿美元。隔年8月,签署《降低通膨法案(IRA)》,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气候变迁应对计划。

作为拜登接班人的现任副总统贺锦丽(Kamala Harris),在拜登任期的各项法案与命令几乎都有参与,诸如第14008号行政命令、Justice40等多项气候及永续行动,因此若当选后在气候与能源政策立场上应会延续拜登的理念。

因此,若是川普当选,可能取消太阳能及电动车产业补贴、重新检讨车辆能源效率标准,同时将恢复核发新的液态天然气出口,开发更多油井钻探。气候部分可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取消对气候变迁的减税优惠,对石化、天然气等产业有利。

虽然民调一度往前总统川普方向倒,但近期情况又出现变化,双方民调几乎呈现五五波。但即便川普当选,对正陷入困境的台湾石化产业来说,复苏之路仍充满坎坷。前景主要有3大挑战:

挑战1》

中国产能增长过快

由于十三五规画,中国政府大力发展石化产业,中国的石化产能从2015年占全球12%,到2023年已翻倍增长至25%,而作为基本石化原料的乙烯,中国更稳占全球第一的宝座,在此状况下,中国仍不断扩大乙烯产能,2022年产能4,675万吨,2023年突破5,000万吨,预计2025年将上看7,000万吨。

全球能源顾问公司指出,「由于中国大量投资,改变了全球供应情形,导致亚洲出现结构性过剩,利润率持续走低或为负值。」这使得全球近1/4的乙烯产线将面临关闭。台化(1326)在6月的股东会也指出,「中国产能太荒唐,都是天文数字」,供给过剩的状况,恐怕今年、明年都难以避免。

挑战2》

两大经济体需求不振

由于内需消费与投资动能皆不足,中国经济复苏不如预期,经济成长率在今年第2季更降至4.7%,较前1季衰退近12%。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化与塑化产品消费国,疲弱的景气令石化产业需求急冻,持续扩大的产能导致供过于求(详见图2),价格大跌并出现削价竞争;美国部分则因多次的升息,导致消费渐趋保守,抑制产品需求。世界两大经济体系的状况,也为产业需求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挑战3》

全球环保意识擡头

《全球塑胶公约》,要求2040年流入海洋塑胶垃圾量要减少80%以上、塑胶总产量要减少55%、与塑胶制程相关与处理废弃物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能占总排放量的15%等,欧洲国家更率先开征「塑胶税」,以上种种,无疑是对石化产业的一记重击。

另外,美国《清洁竞争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CCA)已通过二读,原定最快今年通过并执行,征收产业类别包含:石油开采、石化产品制造、炼油厂、地下采煤、所有其他石油和煤炭产品制造、天然气开采等碳密集产业,并计划2026年起,范围扩大至中下游产品。

而台湾石化产业外销美国占比较高,受影响较大,贺锦丽若当选必会继续执行CCA;但若是川普当选,则因对气候法案持反对态度,关于这项法案是否会执行尚属未定。

素有前代「护国神山」之称的台塑(1301),靠着塑胶缔造无数就业机会带动台湾经济成长,不过往日风光不再,营运也正面临着前所未见的严苛挑战(详见表1),虽然当前多数石化产业个股股价净值比约在1倍上下,但前有来自全球环保意识擡头所造成的冲击,后方更须提防中企抢市的双重夹杀,在这严峻的环境下要盼春燕回巢,似乎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