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补课三小时,成绩却不升反降,原因很简单
在我们对教育、成绩和课外辅导的理解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低年级孩子一经补课,成绩立竿见影,似乎瞬间“踏上了思维的快车道”。
于是,家长开始坚定不移地相信,补课才是“赢在起跑线”的关键。然而,这样的成绩提升究竟是孩子真正理解了知识,还是在短时间内用补课填补了知识漏洞?
当他们一路走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孩子们的成绩波动大,补课却愈加失灵。
这时候才开始怀疑,是不是那种“反复演练”早已成了一种思维枷锁?
家长们没看到的是,补课虽然能在短期内提高成绩,但这种填鸭式学习,只能让孩子“学会答题”,却未必真的掌握知识。
这种模式下的学习,就像在沙地上盖房子,地基不稳,一到小学三四年级、初中或高中,稍有难度的知识点就会让成绩开始“坍塌”,而非补课的孩子却常常在这些阶段“逆袭”,让人疑惑不解。
01 补课“速效模式”,无助于思维养成
我有个朋友,她孩子小学一二年级成绩拔尖,几次月考下来班上第一,家里人喜得合不拢嘴,左邻右舍也纷纷来取经。
于是,这位家长很骄傲地分享秘诀——补课!
数着孩子一周五个晚上都泡在补习班里,那成绩不拉高才怪。结果四年级刚开始,孩子的成绩从第一掉到了二十多名,家长懵了,补课时间还加了两天,怎么成绩还下降?
后来老师委婉地说了一句:“知识点堆得多,但理解力没跟上。”
家长这才开始反思,原来孩子只是背下了方法,却连题目背后的概念都不懂。
这可不就像盖房子光砌墙不打地基,住得越久就越危险。
还有,听说邻居小王家孩子刚上小学三年级,家长就给安排了英语、数学和作文补习班,唯恐稍微“慢”一点就掉队。
结果有一天这孩子回来哭丧着脸说:“妈妈,这道题我不会!”家长有些不解:“这题不是在补习班刚学过吗?”
孩子迷茫地挠挠头:“补习班老师只教我答案,考试时候这个题没法选答案。”
家长愣住了,才知道在知识的路上,光让孩子追着“结果”跑,结果就跑丢了“思维”。
02 成绩突变的真相:补课越多未必成绩越稳
比如说,有个三年级的小姑娘,小学低年级阶段没上什么补习班,成绩也不温不火。结果三年级期中考一鸣惊人,成了全年级的黑马。
家长好奇地问她是怎么逆袭的,小姑娘眨巴着眼睛说:“就是自己看题自己琢磨啊。”
结果一群家长顿时惊呼:这娃天生是学霸!
然而,这背后的真相是,孩子从小没太依赖补习班,在解题上学会了自主思考,而不是急着找到“标准答案”。
当别人忙着背答案时,她已经在理解题目,这种思维方式让她在学业上越走越稳。
又比如,李叔有个孩子从小成绩不错,小学三年级时他生怕孩子掉队,便给报了名气最大的培训班。
班里的题库“一个顶仨”,孩子也果真名列前茅。
到了初中二年级,李叔突然发现,孩子成绩开始不稳,常常莫名失分。孩子自己倒无所谓,可家长着急得直跳脚。
后来一问才知道,补习班的题型孩子早就背熟了,但面对未接触的新题型却一头雾水。
无奈之下,李叔才发现,成绩一时的飙升,不等于孩子真正会思考。
03 补课的误区: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邻居家有个小男孩,成绩不理想,家长赶忙给报了三个补习班。
期中考试后,成绩依旧毫无起色,家长不解地问:“你到底学没学?”孩子特别委屈地说:“补习班老师只让我背答案,考试题目稍微改了就不会了。”
这位家长才意识到,孩子的问题不在补课多少,而在于没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成绩啊,压根儿补不上。
还有个初三男孩,天天补课,家长以为这就保准稳了。
结果高一开学成绩不升反降,家长气愤不已,质问补习老师。老师坦言,孩子的解题方式太死板,不会变通。
这位家长这才恍然大悟:自己让孩子忙着背“套路”,反倒把思维“锁死”了。
真是补得越多,考得越差。
所以说,如果家长们要真正帮助孩子,补课并不是唯一的解答。
想要孩子成绩好,首先要让他们的学习具备“思维含金量”,引导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自信。让孩子学会主动探究,自己找到解题思路,而不是每个难题都寄希望于“套路”解决。
家长们或许不妨放慢脚步,不让补课变成“捷径”的唯一方式。
静心倾听孩子们对知识的感受和理解,他们才有可能真正“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