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撞到却瘀青、迟迟不消退 医师示警:快抽血检查
没撞到却瘀青、迟迟不消退 医师示警:快抽血检查。(示意图/Shutterstock)
「医师,小朋友一直在流鼻血,」家长进到急诊室焦急地说,「已经流鼻血流一个晚上了!」
正常状况下,流鼻血大概5至10分钟会止住,若是流鼻血超过15分钟,就要考虑是否有凝血功能的问题。台中荣民总医院罕见疾病暨血友病中心主任王建得医师回忆,那位小朋友的皮肤上可以看到许多像针头般细细的出血点,还有大片瘀青,甚至有硬硬的血块。
因为小朋友很活泼,常发生碰撞,家属便对瘀青不以为意,但这是一个警讯,王建得医师说,当出现大片瘀青或血块的时候,血小板数量通常已掉到20,000/μL以下。
正常的血小板数量约15-40万/μL,但抽血发现,那位小朋友的血小板数量只有3,000/μL,王建得医师说,进一步检查后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一部分患者在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过程会经过一段时间,可能经过半年或一年,直到发生明显的出血现象才被发现。
大家要对皮肤上的出血点、瘀青提高警觉,才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否则当出血发生在脑部、内脏,就会危及性命!
●没撞到却瘀青、迟迟不消退,当心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Immune thrombocytopenia)是因为免疫系统失调,而产生抗血小板抗体攻击自己血液中的血小板或抑制骨髓的血小板形成,造成血小板数量减少。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在小朋友的症状,一般都是皮肤上有出血点、瘀青,在成年人产生的症状会比较严重,例如像脑出血、内出血等。王建得医师指出,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大的差异,儿童比较不容易会变成慢性血小板减少症,也就是血小板低下超过一年以上的时间,这是跟成年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不一样的地方。
一般人通常要遭遇剧烈撞击,才会有出现比较明显的瘀青。王建得医师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所造成的瘀青会自发性产生,或只是轻微碰撞,患者自己往往不记得何时发生碰撞。
(图/照护线上提供)
家长们可以留意瘀青的部位,王建得医师分析,一般容易发生碰撞的地方是在手、脚、头、颈部,较少发生在腹部、胸部,若瘀青出现在不寻常的部位,或是超过两周仍未消退,就要高度警觉,可能有止血功能方面的问题,要尽快至小儿血液科就诊。
有些患者或家属在突然发现身上有出血点时,就会赶紧就医,很快确定诊断,王建得医师说,也有人误以为是蚊虫叮咬、过敏等,直到出现急性出血才就医,而延误半年以上。
●及早治疗,提升血小板数量,预防严重并发症
怀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时,可利用一般常规血液检查,计算白血球、红血球、血小板的数量,如果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值10万/μL,就要高度怀疑。王建得医师说,已有症状的患者,血小板数量大多低于5万/μL,甚至2万/μL以下。
鉴别诊断时必须排除其他导致血小板低下的问题,例如感染、药物、或其他恶性疾病等,确定找不到可以造成血小板低下的问题,才会诊断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ITP。
在过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有类固醇、免疫球蛋白、脾脏切除手术等,能够减少血小板的破坏,王建得医师说,目前还可以考虑使用血小板生成素受体促进剂、免疫抑制剂等。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促进剂能够促进血小板增生,王建得医师说,根据临床研究,在使用血小板生成素受体促进剂后,有很高比例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会提升,改善治疗成效。
美国血液学会建议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避免使用类固醇超过1个礼拜,但是医师仍会根据临床上的变化做调整。「接受治疗时,每一位病人对于治疗会有不同的反应,」王建得医师说,「有些小孩,可能对很多治疗没有反应,或是刚开始有反应,后面变没有反应,所以必须定期追踪,平时也要留意皮肤出血点、瘀青。临床上最担心脑部、内脏出血,所以若出现头痛、严重腹痛,或不明原因的不舒服,都要考虑是不是因为血小板减少所造成。」
●贴心小提醒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以正常饮食,王建得医师说,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血小板数量低下的时候,务必避免激烈运动,或从事容易发生撞击的活动,等到血小板数值恢复时,再继续运动。
血小板数量过低时,出血可能发生在内脏,从外表不易察觉,所以患者若感到不明原因的不舒服,最好尽快回诊,把握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