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投资还起得来吗?
民间投资还起得来吗?图╱中新社
投资与出口各期间平均年增率
早在美援会时代,为提振民间投资已设投资小组,由美援会秘书长李国鼎担任召集人,就改善投资环境、简化繁复的行政流程、修订相关投资法令,提供投资服务进行研究改革。
■民间投资依其投资型态可分为八类,包括住宅房屋、非住宅房屋、其他营建工程、土地改良与果园开发、运输工具、机器设备、种畜役畜与乳牛、智慧财产。
1959年时任行政院长的陈诚认为美援不可久恃,应彻底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并指定美援会设投资小组,以解决投资所面临的土地、劳工、赋税及行政程序等问题。
在那个二战刚结束,百废待兴的年代,到处都需要投资,只要改善投资环境,提供融资管道,就会吸引企业投资,随后政府订定奖励投资条例,并设置加工出口区,台湾就此进入出口、投资的正向循环。
奖励投资条例实施后的第一个十年(1960~1970年)民间投资由一年投入60亿升至一年投入300亿元,随着经济起飞,出口成长,至1990年民间投资已高达6,000亿元。
观察各时期台湾的出口与投资会发现,两者亦步亦趋,1985~1990年出口快速成长,民间投资平均年增率近10%。1991~2000年出口平均年增率10.2%,因应庞大的出口需求,民间投资平均年增率更升至11.3%,这十年既是出口的黄金十年,也是投资的黄金十年。
外贸不乐观 扩厂束手
我国内需市场不大,生产活动大多着眼于海外,企业是否投资最终仍取决于海外的订单,这个道理十分浅显,试想当外贸不乐观,订单遥遥无期时,谁会傻到去投资扩厂?如此扩厂除了提高设备的闲置率,增加财务负担外,一无是处。
这也是何以自2000年以来我国民间投资大不如前的原因,十年之间民间投资平均年增率仅1.9%,因为这段期间出口成长已趋缓,2011~2015年更惨,平均出口成长率仅0.6%,在长年外贸如此疲弱的情况下,这一期间民间投资平均年增率也仅2.9%,完全无法与2000年之前相提并论。
这里还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民间投资内容极广,除了建厂房、买设备是投资,大兴土木盖豪宅也算投资,近六年民间投资看似优于2001~2010年,实则是拜全台建案大幅成长之赐。若以购买机器设备而言,近六年平均年增率仅0.5%,投资动能之弱,自我国有统计资料以来所未见。
两岸政策失当 成长难再
企业投资趋于观望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仍是订单流失,而订单流失又与大陆红色供应链的崛起有关。令人惋惜的是,2000年以前有识之士早已吁请政府注意两岸产业竞合,以免时不我予,但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十多年来两岸政策举棋不定,终至今日结局,如今大势已定,民间投资不下滑已属侥幸,怎可能成长?
1960年代在各国政府致力走出战后废墟的大环境里,只要政府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搭配外贸政策,即可提振民间投资,但如今全球化竞争的市场力量已远远超过各国政府的力量,政府用昔日奖励投资的方法已起不了作用,这也是何以近年政府奖励了半天,我们民间投资依然每况愈下的原因。
政府如今最该做的,是稳住那些已具优势的产业,并且尽速解决五缺六失,如此虽难以扭转大局,但或有可为。若连这点都办不到,只是一再以政治干扰经济,以政治领导经济,则台湾仅剩的一丝曙光也将为之幻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