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及獨裁 霸凌無差別

马英九基金会邀请大陆师生组团访台,期间爆发陆生宋思瑶的「中国台北」风波,她声泪俱下道歉、自责,政府称拟对基金会进行行政处分。不禁令人联想,当年周子瑜国旗事件涉及「台独行为」争论,最终公开道歉并声明自己是中国人。当我们批判对岸威权体制产生周子瑜道歉风波,台湾号称民主体制,不也产生宋思瑶风波?

赞成处分者批评,陆生团不遵守规定,违反承诺发表与行程无关不当言论;试图矮化台湾主权,隐藏大陆对台进行统战、认知作战。反对者则提出这是对两岸交流进行戒严,不应对陆生一再言词霸凌,学生并无恶意。

台湾本来是多元开放社会,舆论市场及公共观点南辕北辙本为常态,然此等事件涉及两岸交流及相异体制下的认知及语境差距。宪法增修条文前言明示国家尚未统一,称中华民国有效统治自由地区为台湾地区,非自由地区为大陆地区。两岸语词一直存在差异,陆称马铃薯是土豆,台称土豆是花生;陆称中国台北,台称中华台北;陆称九二共识体现一中原则,台称九二共识体现一中各表。台对对岸称呼更是多元:中共、中国、中国大陆、大陆及大陆地区。

一席中国台北称呼竟然引发高度争议,这是否戳破台湾民主运作及人权立国形象?制度自信呢?或者凸显台湾认同的脆弱性及易伤性?

台湾社会应善用中华文化资本及民主自由无形资产,展现自信及学习示范效应。友善陆生、陆配及陆客将是台湾社会和陆、友陆的最佳见证,真正将陆生、陆配及其家属、第二代作为战略性支持群体,成为两岸政策的标的团体,不应歧视及须给予平等对待。借此不仅利于建构两岸和平稳定关系框架,同时也利于内部族群融合、国家认同及政党政治良性互动。这才是凝聚从台湾到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终南捷径。

然若政府仅从稳定深绿基本盘及维系政权角度,从而分化台湾社会内部凝聚及认同,最终造成断裂性社会,反须承担其所挑起分裂社会的反伤拳后果。此举还会带来两岸冲突及战争边缘风险。政府一味强调备战才能避战,实非唯一避险途径,两岸应创造和平缓冲区域,如两岸学生及体育交流、经济社会文化交流皆有创造和平作用。

当陆生来台见证中华文化在台湾发展、以及台湾的多元包容社会与自由民主氛围,这难道不是台湾社会的自信展现?台湾过往被尊誉为亚洲四小龙及宣称是华人世界的民主先锋,以及具备所谓人权立国精神,拥有科技创新及竞争力,当是台湾拥有自信之源。

陆生团访台,深绿民众抗争、媒体断章取义,又如何能彰显友善陆生的政策?反显现台湾社会缺乏自信,这样能发挥软实力与灯塔效应?当陆生返陆和同学及亲友分享这次台湾行,若能表示「我很喜欢台湾」、「台湾真的很好」、「台湾最美丽风景是人」,不就可营造两岸人民的亲善关系?

民进党政府一方面塑造欢迎陆生来台就学形象,却对一句中国台北无法容忍,岂不令人起疑?甚至欲对马英九基金会祭出处分,凡此皆显示其刻意政治操作,并非真正愿意开放陆生来台就学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