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府投入經費 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下月整修

台南官田水雉生态教育园区办公厅舍年久失修,南市府投入550万经费进行改建,预计分两期施作,最快明年5月有新貌。记者庄曜聪/摄影

台南官田水雉生态教育园区已有近24年历史,经多年公私合力,南市水雉数量从原先不到50只,到今年夏季调查整体族群已有1659只,而园区占地15公顷,工作人员除了营造水雉栖地外,还得维持生态平衡,移除外来物种及负责水鸟救伤等任务,多年来靠着民间募款及企业捐输维持园区运作,办公厅舍近年来因年久失修,南市府将投入550万经费分两期整修,预计10月动工,明年5月就有新貌。

推动水雉复育超过20年,除了园区内栖地营造外,园区外种植菱角的农民也开始采行自然农法,友善环境让水雉能安心「成家立业」,族群数量逐年稳定成长,但受到天候及缺工因素影响,造成园区水质改变、菱角田种植面积下滑等状况,今年夏季水雉繁殖调查虽然仍是37只的正成长,但也是几年来首度新增量未达百位数,园区主任李文珍对此表示,自然环境改变的确是警讯。

以园区为例,近年来的缺水情形,就使得土壤因为水分涵养不足出现变化,长期缺乏磷等元素,使得种植的菱角有零星炭疽病情形,目前已与农改场合作进行土质改善;另外包括外来种亚洲锦蛙、斑腿树蛙、非洲大蜗牛等的入侵,也会破坏园区内物种及生态平衡,工作人员都得花时间移除,但人力有限,相当辛苦。

园区也是野生动物中继站,之前就曾收容水雉、彩鹬等幼鸟,近期还发现一级保育类的柴棺龟,经过短期照顾后,今天也交给农业局人员带回。

此外,园区内硬体设备因长时间使用也出现老旧损坏情形,南市府首度编列经费,将进行厅舍环境改建工程,预计10月发包施作,分两期进行,期间将封闭第一赏鸟亭及部分空间,人员移至原视听教室办公,李文珍说,园区的营队活动及年度鸟调等都不受影响,会照常举行。

近年受到天候影响,园区土壤产生变化,近期与农改场合作,正在改善土质。记者庄曜聪/摄影

水雉园区除了营造友善栖地,也是野生动物中继站,近期就收容一只一级保育类的柴棺龟。记者庄曜聪/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