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湖、北投驚見台灣獼猴逛大街 專家:流浪漢在外討生活

北投区奇岩里许多里民最近都有看到2只台湾猕猴在里内出现。图/奇岩里长赖进利提供

台北市北投区多个里最近频有台湾猕猴现踪,许多居民常在果树、屋檐等处看到2只猕猴逗留,早在5月也曾有2只猕猴跑到内湖市区逛大街。北市多个行政区位在浅山地区,专家指出,被逐出群体的「流浪汉」会在外讨生活,下山觅食可能性较高。

台湾猕猴现踪台北市区,台北市立动物园发言人曹先绍认为,这反映台湾民众对于保育有一定概念,也因不刻意破坏山林、维持自然环境维持达一定水准等保育作为,野生动物的数量就有机会恢复。

他说,有些物种比较容易适应人为环境,以台湾猕猴而言,如果人为垃圾未妥适处理,牠们就会有食物可吃,加上没有天然敌人、政府没有经营管理政策,只要找得到食物供给如果树、良好躲藏环境,物种数量就会持续增加。

曹先绍指出,浅山地区容易看到台湾猕猴,牠们移动原因,可能是一个族群扩大后,单一性别的公猴被赶出来,这些单身汉群在外流浪,只要牠能适应外在环境,就会变成繁殖群,数量逐渐变多,人为环境「见猴率」就会增加。台北动物园附近,就已经出现繁殖群,公猴、母猴还带小猴子,数量仍在上升中。

国立宜兰大学森林暨自然资源学系助理教授毛俊杰也分析,台湾猕猴进入台北市区有几个可能性,一种是接邻的自然栖地中,被逐出群体的流浪公猴,这些「流浪汉」有时在猴群周围活动或四处游走讨生活。

毛俊杰提及其他可能性,包括山林环境的生存压力增加,如森林野地因人为开发,可用栖地面积过小、食物不足或食物品质不佳、居住条件劣化或不足以提供现有族群生存时,向周围环境试探性找寻生存机会的个体,也可能是非法饲养后弃养或脱逃者。

他说,猕猴、白鼻心等野生动物会试探并找寻如何在人类优势的环境中求生存,若人类有意无意地提供食物,如弃置的垃圾厨余、刻意喂食野生动物、刻意喂食流浪犬猫的食物却意外成为牠们可取得的食物来源时,食物品质比野地好,进入市区的生存风险下降,就会逐渐增加牠们进入栖息地接壤人类活动密集区的频度与机会,更可能扩增猕猴群体。

毛俊杰指出,动物进入都会区与人口密集区,起初一定是少数个体试探性的偶发出现,再来慢慢增加出现频率及个体次数,高雄寿山周边的人猴冲突问题就是如此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