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連休假都不會?不出國也放鬆的積極休息是什麼

(来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文●方歆婷】

2024年伊始,你想好,今年一整年大大小小的节日以及特休假,要怎么度过了吗?

之所以要认真看待休假,原因是:休息和工作同等重要。《时间管理的30道难题》作者、电脑玩物站长Esor曾撰文指出,「聪明、有品质、甚至比工作更严格的休息方法,有时是突破工作难关、有时是完满人生价值更关键的环节。」

每年休逾10天,更易获奖金多休10小时假,考核高8%

越会休假,其实可以让你越成功。《华尔街日报》报导,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 & Young)针对旗下员工的研究显示,当员工多休10小时的假期,年终绩效考核就会提高8%;另一项研究则发现,每年休假超过10天的人,比休假天数较少的人,更可能获得加薪或奖金。

每个人都必须正视休假。但,到底怎样的休假,才叫做好的休假?

无论你是要睡觉,还是出国旅行,要能达到休假给人的满足感,都需要经过思考跟规画,重点是要做到「积极的休息」。

作家刘轩曾撰文指出,若没有主动规画,当假期「被动的过去」,例如有些人每日抱着电脑、滑手机,打发时间度日,最后在收假前,反而会感受到很深的空虚感。

「休假,就是要放下你本来的压力源,」哇赛心理学总编辑、中正大学心理学系兼任助理教授蔡宇哲指出,人的身体,平日适应了公司跟家中的繁忙模式后,这些生活样态与场所,其实无形都成了压力源。要能好好休假,就要抽离、断开这些模式。

因此,「打破日常轨迹」是达到休假效益的最大原则。

至于,到底要从事哪些活动?则因人而异,关键在于,要找到能为你带来最大的能量恢复方式。这需要透过每个人有意识的去试验与觉察,到底哪种类型的休假,会为你带来最大的快乐与满足感?

换工作地点、休假就出国?错估休息模式,当心更焦虑

有人利用假期处理公事,认为找间咖啡店,换个地方工作,就能带来休假感;或是,一到长假只想出国,却反而把自己搞得更累,这都是因为没弄清楚最适合自己的休息模式。

「最简单的工具,是观察自己在每次假期后的感受,」人生设计心理咨商所所长许庭韶指出,身体的反应最直接。

如何察觉自我最真实的感受?可利用「情境焦虑量表」来记录。

以出国自助旅行来说,有些人在事前规画就有充电的感觉,而有些人一想到要做行程安排,就感到焦虑,但若是改成去泡汤、逛街,心里马上有放松的感觉。

因此,每个人都该尽量尝试不同类型的休假,在休假当下或收假时,有意识的感受自己的心情与身体情况。

许庭韶表示,休假前记录自己的电力大约多少、休假后自评电力有没有提升,试过一轮之后,就能知道自己最喜欢哪一种休假方式。

至于休假天数与频率,要怎么拿捏才好?

《华尔街日报》提及,一项研究显示,休假两周的受试者,幸福感要到第8天才达到顶峰;另外,休假8天至14天的人,返回工作岗位后的效益,比休息时间较短的人,有更大、更长时间的积极影响,例如能有更好的睡眠品质。

但,这代表每个人都一定得休长假才对吗?

难休长假、越休越累者随手找充电时机、补精力

「每个人的身分、角色不同,会有不一样的选择;单身、未婚者可能比较喜欢休长假去旅行,但是,有家庭的父母就需要比较弹性的休假时间,来配合小孩行程,或周间给自己一些休息时间,」一一一一人力银行发言人曾仲葳说。

针对不适合休长假的人来说,蔡宇哲建议可以采取「333休息法」:每天安排30分钟的休息时间;每周3个小时从事喜欢的休闲活动,如看电影、逛街或上健身房;每3个月安排短天期旅游,离开平日居住地。重点是,在平日就要逐步释放工作压力,每隔一段时间后,再利用长假大休息。

前巨大集团幕僚长温絮如发现,连跟着Apple Watch提醒「慢慢呼吸」都很重要,要给自己一个空间,例如去一下茶水间、洗手间都是种休息,「若觉知自己工作停不下,把水杯换小点。」

许庭韶则建议,每个人都可以建立一份「正向能量清单」,列出在3分钟、10分钟、1小时、3小时的时间内,做哪些事能缓和紧张焦虑,「当你忙碌时,很难马上想到做哪些事能放松,有了这份清单,当有10分钟空档时,随手就能快速进行小休息,先帮自己有一点充电的感觉。」

但要注意,有时候休假从事某些活动,却反而会让自己越来越疲累,本末倒置。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蔡宇哲指出,人有3种内在精力:脑力、心力与体力,在工作与休假时要做到「互补」。比如,现代人的工作大多不太用体力,若休假出国,可以消耗体力;而平常用脑力工作的人,休假就不要再动脑,连打电玩都不要,因为会越打越累。

心力则是情绪耗损,例如旅游时出状况,心情不好或和旅伴吵架等,因此,「基本上,放假就是不要让这3种内在精力再耗损,特别是脑力、心力。」蔡宇哲表示。

美国作家埃尔伯特(Elbert Hubbard)曾说,「没有比刚度过假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指当休假方式与心态不正确,身体、心理可能承受更大的负担。因此,虽然说要事先规画,却别因为要追求休假目标,反而带来更大的压力;也就是要设定目标,但允许有容错空间。

以自助旅行为例,可能设定好想吃什么、或想去哪里,掌控性高的人会做好事前规画,来享受接下来的旅程,当如预期完成时,会提高旅程满意度。但「缺点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太有目的性时,反而落差感很大,」许庭韶说。

此时的解方是,做好心理建设,让计划保有弹性,最好是设定备案,给自己不完美的空间,能接受计划赶不上变化,以及旅程中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至于休假结束后,怎样延长休假带来的充电感,不要1、2天就消失殆尽呢?

「休假后做个学习总结,看有哪些反思?未来可以采取哪些行动?」WTW韦莱韬悦大中华区策略长暨国际市场幕僚长魏美蓉举例,她某次假期参加禅修营禁用手机,才惊觉原来生活被手机绑架;收假后改变滑手机习惯,一天至少省下3小时,可用来做更多有意义、想做的事。

「看看旅游照片或旅游买的战利品,想起休假情境,延续自己快乐的情绪,」曾仲葳说。

最后,虽然休假能提高工作效率,但现实中,台湾许多中小企业、传统产业,并不鼓励休假,该怎么办?

许庭韶说,老板、主管不准假的原因,是怕没有代班、耽误工作进度、紧急时刻找不到人等,此时,与同事互为职务代理人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平日就要彼此知道所有的工作内容,以及学好代办事项,降低临时状况,让主管放心,提高准假胜率。

「通知所有人某个固定时段我会Check Email、或可以打给我,这段时间过了,就等隔天,有事请留话,」温絮如说,这是让责任感太重的人,能放心休假的一种方法。

除了主管因素外,很多人则因为手上工作太多,不敢休假。「此时的你须认知,工作没有做完的一天,无论有没有休假,工作都做不完。休假和睡眠一样重要,不该以工作忙碌为借口而不做,」蔡宇哲说明。

因此,不要害怕休假,因为工作本来就都做不完,反而要做好休假规画,唯有「积极的休息」,才能期待有更好的工作表现。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商业周刊》网站。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延伸阅读》

台股上看2万点,资深投资人却把钱放到债券现金⋯有钱人看到什么苗头?

不畏台海紧张砸50亿设点!IBM为何高雄征才千人?

开店2年惨赔四百多万,改开Uber还清债务⋯认清定位,选做哪一行没有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