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316家公司斥资367亿元回购 集中于四大行业

9月15日,美的集团发布调整回购股份价格上限的公告,将回购价格上限由不超过63.41元/股调整为不超过75.00元/股。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截至目前,年内已经有15家上市公司因看好公司价值,上调了回购价格上限。另外,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9月15日,年内有316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累计回购金额达367.34亿元;从行业分布来看,集中于医药制造业等四大行业。

市场人士认为,在当前股价已经超过回购方案的价格上限时,上市公司调整回购股价上限继续实施回购,显示了对公司业绩和内在价值充分自信。自股份回购制度改革以来,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呈现透明度高、规范性强、完成度高的特征

15家公司回购价格上涨

《证券日报》记者据上市公司公告梳理发现,随着股市回暖,今年以来截至9月15日,累计有15家上市公司上调了回购股份价格上限,其中,万通发展已经上调2次。

“受资本市场及公司股价变化等情况影响,公司股票价格已超出回购方案拟定的回购价格上限,基于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市场价值等方面的信心,为切实推进公司回购股份事项的顺利实施,保障投资者利益,公司决定将回购股份价格上限进行调整。”在公告里,大多数上调回购价格上限的上市公司如是称。

华泰联合证券执委张雷对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回购一般都有两个附加条件,一个是回购数量区间,一个是价格区间。如果股价超过了回购价格上限,上市公司可以选择不回购,这种情况下不构成违背回购承诺。但是上市公司也可以重新召开董事会修改回购价格上限,继续实施回购。这种情况下,就说明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的业绩很有信心,继续看好公司股价。

“上调回购价格上限,本质上还是对公司价值的一种认可。”国海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负责人樊磊亦对记者表示,一般来讲,上市公司实施回购,是向公众明确地传递股价被低估信号,公司管理层觉得以当前价格回购比较划算。“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回暖,股票市场整体回升,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重新评估股票的价格,并且愿意以更高的价格回购,也是一种正常现象,主要还是认可公司的股价。”

约七成回购用于股权激励

《证券日报》记者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发现,截至9月15日,年内有316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累计回购金额367.34亿元,其中,美的集团、金城医药和嘉欣丝绸等3家公司已经开启了第二轮回购。从进度来看,有153家实施完成股份回购计划,另外163家的股份回购正在进行中。

从年内回购金额来看,85家回购耗资过亿元,5家超过10亿元,其中,格力电器回购金额最高,年内已经耗资37.16亿元。

从行业(证监会行业分类)来看,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4个行业的公司实施回购较多,分别有32家、23家、21家和20家。

从回购目的来看,在上述316家公司中,约七成公司实施回购的目的为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回购股份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能有效地将公司与员工绑定,激励员工和管理层,保证公司发展方向与员工利益一致;二是回购注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这是上市公司平衡权益资产债务资产比例的方式之一,通过股份回购,减少在外流通股本,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三是增强市场信心,稳定股价,尤其在经济不景气或股票市场行情低迷的时期,通过股份回购,可以将股票价格稳定在合理范围,防止股价非理性持续下跌,增加投资者信心。

距2018年股份回购制度改革已接近两年时间,张雷表示,股份回购制度改革以来,上市公司回购实施情况纳入监管,根据监管指引,上市公司需要定期公告回购进展。现在,上市公司回购实施情况更透明、更规范了,完成度也比较高,目前尚未有上市公司回购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