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大扫除痛上身!解除疼痛中、西医有妙招 医曝预防诀窍
▲疼痛科主任王柏凯医师(左)及中医科卢昱竹医师(右),分别从西医与中医的角度深入探讨下背痛的治疗方法与预防策略。(图/慈济医学中心提供,下同)
记者王兆麟/花莲报导
岁末年终,家家户户不免俗开始进行大扫除,但也要注意下背痛找上门!为了帮助民众更深入了解下背痛的原因与治疗方式,花莲慈济医院日前举办「慈医365.健康又幸福」系列讲座,由疼痛科主任王柏凯医师及中医科卢昱竹医师,分别从西医与中医的角度,深入探讨下背痛的治疗方法与预防策略。
75岁的刘女士突然下背痛,不仅脚无力走不远,甚至睡不好。面对这样的「痛」,病人只能吃药、复健,或是开刀才能解决吗?王柏凯主任表示,一般以药物及复健来治疗,若是以上两者治疗效果不佳时,除了手术之外,可考虑介入性疼痛治疗。
▲▼疼痛科主任王柏凯医师分享,下背痛成因与治疗方式。
介入性治疗分为神经调控治疗与结构治疗,神经调控治疗包含神经阻断术、硬脊膜外注射术、高频热凝术等;结构治疗则是包含韧带、肌肉、关节注射治疗以及神经沾黏剥离术(神经松解术)、椎间盘注射、玻尿酸注射、增生疗法/再生疗法等。不仅能用于治疗常见的膝盖疼痛的问题,还有现代人常见的颈椎痛、五十肩、肩关节炎、下背痛、坐骨神经痛、骨刺等。王柏凯主任说,介入性疼痛治疗并非手术,不仅低风险、治疗时间短,止痛效果可维持 3 个月至半年以上。
「介入性疼痛治疗能不能一直打?」这是不少病人最关心的问题,王柏凯医师说,急性病因可能仅需单次或短期疗程,若是病因影响慢性疼痛(如关节炎或神经痛)可能需定期治疗,而在疗效评估如果前次治疗效果显著且持久,可考虑重复进行,但还是得再评估病人整体健康状况,制定合适的治疗。
王柏凯医师叮咛民众,注意维持适当的姿势,避免不当的用力与负重,以及持久固定的错误姿势之外,他也以年前大扫除举例,建议民众可提前打扫,并分天进行,且清运垃圾不要一次都装进大袋子、大箱子里,可分多袋、多箱装,避免搬运时负重过重,导致受伤。同时,王柏凯主任也建议民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营养均衡、规律运动或复健等,都是保养身体的好方法。
卢昱竹医师则是从中医角度分享治疗下背痛方式,包含内服中药、针灸穴位、理筋推拿、中药贴布、外用药洗、埋耳豆、雷射针灸、导引按𫏋等等多元的治疗方式。
卢昱竹医师说,造成下背痛的原因有体质上的不同,可以分为肝肾虚衰型、气滞血瘀型、风湿痿痹型等常见证型。
●肝肾虚衰型,主要以无力症状较为显著、慢性隐痛,常见于老年人或慢性病人,与整体机能减退有关,常伴有骨质疏松、肌少症。●气滞血瘀型,则是以刺痛、酸痛较为明显,活动可能加重症状,常见于急性损伤或长期劳损。●风湿痿痹型,则常涉及关节的发炎甚至活动障碍,天气变化可能加重症状,可分为风寒湿或风湿寒。
▲▼中医科卢昱竹医师分享,针药并施,导引按𫏋,并带领众人穴位按摩。
可以依照证型服用对应的科学中药粉或是水煎药,也可使用花莲慈院研发的即饮包–强筋健骨方或药丸,如精气神源丸、虎潜丸等都是方便携带,为简单便捷缓解下背痛方法。
针灸穴位,主要依照疼痛的部位来选择对应的经络,卢昱竹医师说明,最常见的是掌管整个背部的膀胱经,和掌管侧面胆经的这两条经络。另外,再搭配按摩特效穴与奇穴应付一些急性的痛症,包含养老穴、腰腿点、骨关穴、木关穴等缓解疼痛,或是由医师认可的中药贴布来缓解下背痛。
两位中西医师分别解答疼痛大小事,并赠送每位参与民众一包「通血透骨膏药胶布」,让大家都收获满满。「慈医365‧健康又幸福」系列讲座预计每季举办一场,邀请花莲慈院各专科医师分享健康资讯,花莲慈济医院YouTube官方频道也会定期分享卫教影片,欢迎有兴趣的民众订阅,或私讯花莲慈院FB粉丝专页期望的演讲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