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小子比率冠亞洲 4分之1小學生過重
胖小子比率居高不下,医师提醒家长务必陪着孩子做好饮食控制,养成运动习惯。示意图,非新闻当事人。本报资料照片
「小时候胖,不是胖」,这句话绝非事实。国内调查发现,小胖子长大成人后,继续胖的机率高达七成,而国健署统计资料显示,台湾儿童肥胖比率高居亚洲第一,每四位小学生就有一位过重,升上国中,更逾三成,台大医院小儿科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刘士峣提醒,家长不要再有「养胖才有本钱抽高」错误观念。
国健署最新统计,我国小学一一一学年度过重及肥胖盛行率为百分之廿六点四,相较一一○学年度百分之廿七点一,下降百分之○点七;国中生一一一学年度过重及肥胖盛行率为百分之卅点二,相较一一○学年度的百分之卅一点二,下降一个百分点。
数字虽略为下降,但仍有很大改善空间,因国内儿童肥胖占比仍位居亚洲各国第一,平均每四名小学生,就有一人过重,国中生更超过三成,等于全校有三成学生属于小胖子。
国健署社区健康组研究员麦扬竣指出,世卫组织将肥胖视为慢性疾病,提出「终结儿童肥胖」报告,我国也参考其作法,从孕前与孕期的照顾,至学龄期儿童推动促进健康食物摄取、身体活动及体重管理等全面性策略,并拟定学校端与医疗端的服务流程,希望早期介入及跨领域合作,减少国内胖小子人数。
董氏基金会食品营养中心主任许惠玉建议,教育部应严格管控学童营养午餐,避免过度加工食品。学校也要加强食安教育,鼓励孩子多吃原型食物,少喝手摇饮等含糖饮料。
刘士峣则点出台湾儿童运动量不足现象,他表示,绝大部分家长认为「补习、念书比上体育课还重要」,前一阵子的巴黎奥运让全台湾人跟着沸腾,但这运动热潮只是昙花一现,开学后又打回原形。
刘士峣分析,台湾父母未将肥胖当成一种疾病,误以为「小时候胖,不是胖」,这难以改善儿童肥胖问题。门诊发现,因为肥胖就诊的幼童个案少之又少,而因担心性早熟、长不高而来就医的幼童个案明显较多,但引发这二项疾病及问题的症结点就是肥胖。
再者,胖儿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研究证实,肥胖提高忧郁症风险,且容易遭受校园霸凌,引发焦虑。刘士峣建议,全民健康意识应向下延伸,强化儿童与家长的健康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