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路」醫師突破困境創都蘭模式 打造老人的快樂天堂
91岁林奶奶(左)曾进行颈椎骨次手术,合并有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约1年半前诊断为失智症。对于有医师可以亲自到家中来,「真的很好」。记者沈能元/摄影
台东县地形狭长,医疗资源缺乏,许多地区是「无医村」,位在台东都兰诊所肩负起照顾当地原乡居民的责任。都兰诊所所长余尚儒开设诊所7年,秉持「在宅医疗」理念,克服万难,打造「老人的快乐天堂」。患有初期失智症的91岁林奶奶,曾进行颈椎骨次手术,合并有糖尿病、慢性肾脏病,4年前开始,接受都兰诊所居家医疗。她说,医师可以亲自到家中来,真的很好。
「当地人多认为,我是在西部混不下去,跑路来的医师。」身为嘉义人的余尚儒,到都兰时,人生地不熟,诊所知名度也未开,病人不多,刚开始的半年还是住在教会牧师家中的阁楼。刚开始没有病人,都要去外面「打猎」,他笑说,打猎的意思,就是要走出诊所找病人,因此,必须与居家照服员熟识,知道哪里有需要照顾的病人,再结合医院看诊服务。
此过程中,余尚儒看到都兰偏远地区长者就医的困境。余尚儒说,许多长者身体不舒服,但不想麻烦子女工作请假陪同就医,且长者到医院看诊容易迷路、偏远地区公车难等、长者容易尿失禁,且看诊后还要回诊、拿药,十分不方便,99%的长者都不愿意至医院就医。
因此,都兰诊所安排看病专车,载着年长病人到医院检查、治疗,在等看病时,还要带着长者去逛量贩店,吃牛肉面,让病人身心获得疗愈。余尚儒说,2020年开始,诊所与国卫院合作,进行心脏超音波、骨骼肌肉等远距会诊,其中以复健病人占5成最多,并募款请物理治疗师在巡回点服务。
余尚儒说,直到现任行政院长陈建仁,2018年以副总统身份前来诊所视察,透过电视报导,且陆续照顾村长、教会长老或其家人后,获得好评、信任,病人才慢慢增加,打造都兰成为「老人的快乐天堂」。
余尚儒在都兰开业前,是在嘉义基督教医院从事安宁居家工作,后来与日籍女友结婚,到日本待了一段时间,当时住在一个1200人的海边村庄,接触到在宅医疗支援诊所及制度,十分羡慕。他发现,台湾等远距医疗等技术其实不输日本,主要缺乏居家医疗观念,他2016年将此观念带回台湾推广,隔年选择在许多地区是「无医村」的台东县开业,为原乡居民服务。
余尚儒说,开设都兰诊所理念为「在宅医疗」。卫福部健保署长石崇良于上周六,特别南下至都兰诊所视察居家医疗情形,和余尚儒一起前往70岁黄伯伯家中访视,黄伯伯经历2次右大脑梗塞,导致左侧偏瘫长年卧床,目前放置鼻胃管,有严重肌少症,最近一年反复肺炎,接受在宅住院治疗,并透过智慧床垫,随时监控心跳、血压、血氧。
另一名91岁林奶奶,曾进行颈椎骨次手术,合并有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平常行动需要四脚拐辅助走路。但2021年时,同样是90多岁的先生竟下山到都兰诊所帮太太申请居家医疗,控制慢性病,但约1年半前,家人注意她记性变差,时间混淆,经台东部立医院诊断为失智症。对于有医师可以亲自到家中来,林奶奶说,真的很好。
石崇良说,居家医疗让无法外出就医的民众,也能获得良好的医疗照顾,都兰诊所展现在地安老最好的样貌,让家里就像医院,希望透过修改法规,逐步开放适用对象与范围,有朝一日「都兰模式」能成为「台湾模式」。
余尚儒至患者家中访视,70岁黄伯伯经历2次右大脑梗塞,导致左侧偏瘫长年卧床,并有严重肌少症。记者沈能元/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