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质不跑量 不断挑战限制

靠,不跑就素粉阿杂:二十四位市民跑者的汗水与梦想(时报出版)

在教育界及企业界享有盛名的「策略管理大师」李吉仁教授,曾任台大EMBA执行长及台大管理学院副院长,在EMBA与耕跑团的外号又叫「大仁哥」。

自二○二○年退休后,疫情之前因缘际会参与诚致教育基金会,目前担任董事长,透过「公办民营」学校的途径,并结盟有共同理念的「公办公营」学校,针对台湾偏乡教育的转型与持续发展,建立可行的解决方案。

大仁哥桃李满天下,好多跑者都是他的学生,他最常对学生说:「你的限制点就是你的成长点。」运用在跑步上亦然,他从「策略管理」的角度审视自己的马拉松进程,依「跑质不跑量」的原则,二○二三年二月以一一四.九三五公里成绩打破高悬十年的十二小时超马分龄全国纪录(原纪录为一一二.二二二公里)。

二○二四年二月花博超马,他又破了一百公里全国男子分龄纪录。这也是大仁哥第一次完整规画长距离配速,并于赛前练习验证可行后执行的计划;过程中唯一没算到的只有GPS一.四二%误差,达标精准度几乎百分百。

大仁哥是素人跑者,却每每跑出惊人的纪录,他认为跑步是有方法精进的,找出适合自己的关键训练方式,是马场上突破自我限制点的成功因素。

驱动大仁哥跑步有四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开始跑步」的机缘,进阶到「同侪激励」,第三阶段「自我挑战」,最后是创造一个「生命潜力的选择权」。

大仁哥本在产业界工作,三十一岁时决心转变职涯选择,以一年的时间拿到教育部公费出国名额,三十二岁出国念书,三十六岁学成后回台大教书,主要教「策略管理」及「企业经营」相关课程,尤其是经营管理层面的课题。教书之后没什么时间运动,偶尔打打羽毛球,有氧运动几乎没有,体重最高到七十五公斤,那时还圆滚滚的。

二○一○年,五十二岁的大仁哥才开始接触跑步。那时刚从产业合作专案回任台大,恰逢EMBA执行长邀请参加第八届「戈壁挑战赛」,之前几乎没有跑过步的大仁哥,便赶紧报名以教师名额参加EMBA和台大医学院、体育室共同开设的「体适能课程」。上了一学期的课,大仁哥才知道「运动是有方法的」,更需要了解满多相关的身体与营养知识,也从那时开始培养跑步兴趣。

第一次参加富邦马拉松九公里比赛,成绩出奇地好,跑出四十七分钟左右的成绩。虽然不是特别快,对素人跑者的第一次来说却已相当不错,也建立了自信心。跑了一年多的半马,才开始挑战第一个全马。

刚开始接触跑步,大仁哥找了一位年纪比他小七岁的EMBA同学龙哥一起参与。巧的是,两人同一天生日,虽然差七年,但又同姓又同日生,让大仁哥觉得如果跑得比那位同学快,或是跟他一样好,相对有年轻七岁的实力,就经常约跑。因为有同侪压力,不能随心所欲「不想跑就不跑」,不过同侪有压力也有激励,是推着大仁哥向前跑的动力,就这样一马接一马地累积了许多场马拉松。

大仁哥看着自己全马成绩慢慢进步,开始设定自我挑战目标,「海外马」和「参加重要赛事」是他的选项。那时多数跑者都在追求PB(个人最佳成绩),他也不例外。在接触跑步后第八年,也就是大仁哥六十岁时,于「伦敦马拉松」跑出三小时二十四分二十六秒个人PB。他讶异自己怎么有办法跑得那么快,但他也笑说那是最高峰了,从此再没接近过这个速度。

达到个人跑步最高点后,大仁哥开始思考,如果要「练速度」,一来本身的时间无法定时「吃课表」,二来又要「不受伤」,于是开始慢慢转向慢速长距离的超马,到现在反而产生一些不错的结果,创分龄全国纪录,这给大仁哥一个相当大的激励。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体能,是可以自己掌握的,就像创造一个生命的选择权。(二之一:摘自《靠,不跑就素粉阿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