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洪流来袭! 迎接大印钞时代的「五大突变」
▲巨量的钞票像洪水般,一夕之间改变了原本的河道与周遭的地貌。(图/记者张一中摄)
央行火热的印钞机成功拯救了COVID-19造成的经济衰退,更成功挽救了濒临崩盘的股票与债券市场,但是巨量的钞票却像洪水般,一夕之间改变了原本的河道与周遭的地貌。
我们全面探索台湾面对QE洪流的因应策略,先来观察大印钞时代的「五大突变」。
美国联准会的无限制量化宽松,瞬间改变了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的运作法则,不只是美国,欧洲央行、日本银行、英格兰银行以及加拿大中央银行等主要国家的央行,全数在极短的期间内迅速扩大资产负债表,巨额的印钞机24小时高速运转。
央行火热的印钞机成功拯救了COVID-19造成的经济衰退,更成功挽救了濒临崩盘的股票与债券市场,但是巨量的钞票却像洪水般,一夕之间改变了原本的河道与周遭的地貌,所有的经济参与者,不论是富可敌国的跨国企业或是偏远小镇的农夫农妇,都必须重新适应大洪水泛滥后的新世界。
我们全面探索台湾面对QE洪流的因应策略,先来观察大印钞时代的「五大突变」。
突变一》工业大国央行联手印钞:印得有多快,谁最猛
武汉疫情发生后,各国央行借鉴08年金融危机的经验,量化宽松的力道可以说是「核弹级」。如〔图1和2〕所示,在启动QE后,央行资产规模的增加,以接近几何级数的速度拉高。以绝对金额而言,虽然还是以美国最高,但以加速度来看,却是加拿大独占鼇头,在短短几个月内,央行资产竟从仅0.12兆加币,快速膨胀290%,达GDP的15%以上。相较08年金融危机大约2年方完成整个过程,且膨胀规模远远小了许多,本次货币洪流的威力可见一斑。
▼央行资产占2019年Q4 GDP比例。(图/《台湾银行家》杂志提供)
自2009年以来的10年间,诸如全球股票和债券之类的金融资产以远高于全球实体经济价格的速度攀升,例如〔图3〕中,10年间标普500指数上涨了超过400%,对照劳动薪资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成长的牛步化,真的是天差地别。有学者批评就是因为用CPI衡量通膨,只考虑房租、食品、能源等商品物价,却没考虑到资产价格,造成CPI指标跟民众真实消费力出现落差。
▼资产价格膨胀vs. 实体经济膨胀。(图/《台湾银行家》杂志提供)
QE肆虐的大环境下,由于全球实体经济成长仍显疲弱,大量流动性进不了实体企业,最终多流入股、债、楼等资产市场。而我们知道一般民众的收入与实体经济表现息息相关,富人的财富则与资产价格关系相对密切。因此当金融资产价格的上升与实体经济指标背道而驰,甚至此长彼消,将直接导致贫富差距恶化。普遍发生在各国的「1%vs.99%」的社会抗争或「占领华尔街」运动,即是此一结构性问题的投射〔图4〕。
▼收入不平等加剧 。(图/《台湾银行家》杂志提供)
突变四》BIS:超低利率延续至2027年
国际清算银行(BIS)研究指出,货币宽松环境造成的长期低利率,可能会延续到2027年。净利差(NIM)的持续低迷,将压缩银行传统存贷业务的获利空间,并削弱银行面对金融风险的抵抗力。BIS建议银行应有新的经营思维,进行获利模式的转型,例如强化风险管理能力,以多承担风险从事新兴事业的放贷,提升利差回报,或业务多元化增加非利息收入,以及利用科技降低营运成本等等〔图5〕。
▼银行净利差预测 。(图/《台湾银行家》杂志提供)
在美国众院预算委员会2020年1月的第116次听证会中说明:虽然经济教科书上说,持续的预算赤字和不断增加的政府债务将提高利率,加剧通货膨胀并排挤私部门投资。或者说,债务高涨可能使投资者的信心下跌,引发灾难性的财政危机,并加大了政府债务违约的风险。但自1980年以来,联邦债务占GDP比率增加了两倍多,但美国即使债务飙升至接近纪录高点,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却不升反降。英国、日本亦出现同样现象〔图6〕。债务上升,但以前认为的预期负面影响竟似乎未见,这种违反传统货币理论观点的现象,促使经济学家重新评估政府债务的后果是否被高估。同时,原本被视为「偏激」甚至「异端」的现代货币理论(MMT),讨论热度急遽升高。
▼ 政府债务占GDP与10年拽殖利率。(图/《台湾银行家》杂志提供)
探索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台湾银行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