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颱為什麼可怕? 氣象署: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
秋台与东北季风的共伴效应。图/取自「报气候 - 中央气象署」脸书粉专
潭美台风今天凌晨2时已经生成。中央气象署预测潭美台风未来往西北西方向朝吕宋岛东方近海前进,提醒民众注意最新预报资讯。
中央气象署脸书粉专「报气候 - 中央气象署」表示,气候上在进入秋季以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及大陆冷高压持续发展,东北季风逐渐增强,造成全台各地气温逐渐下降,迎风面的东北部及北部容易有降雨发生。同一时间的西北太平洋,仍有台风生成的机会,也存在台风侵台的可能性。
回顾今年9月,西北太平洋共有8个台风生成,气象署表示,包含以特别又缓慢的路径移动的山陀儿台风。山陀儿台风的袭台,为台湾东半部、高屏和北海岸带来丰沛的降雨,也为侵台台风创下多个纪录。山陀儿是有纪录以来,第2个在高雄登陆的台风,第1个是47年前的赛洛玛台风(1977年)。也是第一个在10月登陆高雄的台风、登陆前海陆警报发布时间最久,以及基隆单日最高雨量纪录等。
不过,气象署表示,秋天形成的台风不一定是秋台。秋天的台风要被称为「秋台」,台风的路径必须是由台湾南边的巴士海峡、南海北上,同时台风的外围环流必须与东北季风产生共伴效应。当共伴效应发生时,常在台湾东北外海附近合流,进而在迎风面产生强风及豪雨。秋台带来的风雨持续时间比一般的台风长。
气象署表示,在预报的不确定性上,西北太平洋生成的台风,其行进方向主要受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环流导引。夏季时副热带高压较强且西侧较靠近台湾,导引气流明显,台风的预报就比较有所依循;进入秋季时,副热带高压逐渐减弱,导引气流不明显,且台风容易和环境中其他次系统产生交互作用(例如东北季风),预报的不确定性就比较高。也因此,产生灾害的威胁较大,需要做好更完善的防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