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职业化系列(一)要搞职业化 先提升选手竞争力
拳击是世界上最早职业化的运动,且有很长一段时间,收入最高的职业选手,都出自拳击或高尔夫,国内拳击的职业赛,到今年都还在筹备阶段,事实上,目前的拳击发展现况,需要在拳击运动的推广与人材培训上投注更多心力。
2016年里约奥运,台湾在拳击项目上,由赖主恩与陈念琴出征,男子60公斤级的赖主恩,所代表的是,台湾男子选手睽违20年,再度获得奥运参赛资格,陈念琴是首位叩关奥运的女子选手。
长时间在奥运缺席,反映台湾实力上与国际水平的落差,2008年台湾曾举行主席杯国际拳击赛,中华队全军覆没,仅凭签运拿到一面铜牌,参赛的国际好手,不乏世界冠军,选手私下表示,对手出拳的速度之快,几乎肉眼看不见。
赖主恩的奥运门票,代表近年来实力的成长,但国内的拳击发展虽有历史却并不算蓬勃,并无国小级别的赛事,选手多从国中开始养成,全中运、全大运过往都非必办项目,有一届没一届。
非全中运、全大运必办赛事,愿意支持成队的学校自然就少,不过去年起拳击进驻全大运,今年全中运也有拳击项目,既然大半选手从国内开始养成,高中、大学的赛事常设就显得重要。
上述谈的都属业余拳击范围,但职业选手多半从业余转进,发展不普及,整体水平如何提高?如何有更多选手来源进入职业?更何况职业赛以男子选手为主力。
现今奥运男子有10个量级,女子3个量级,代表着13面金、银牌,还有26面铜牌的机会,不谈夺牌数,如果未来台湾在奥运拳击能拿到的参赛资格更多,就代表发展到一定的水准,再谈职业或许有搞头。
且能输出的好手够多,吸引到国际级职业组织的协助,会更添助力。
▲(图/资料照/达志影像/美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