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处于信息化阶段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智能化不足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周妙妙 深圳报道
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砸下大量资金推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作为“7+4”类地方金融组织之一的融资租赁行业,数字化进展如何?
近日发布的《中国融资租赁金融科技发展报告 2023-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融资租赁行业数字化发展大多处于手工阶段和信息化阶段。系统主要满足基本功能,在物联网、智能核算机器人、发票识别等新技术应用上比较滞后,数字化和智能化不足。
其原因在于,融资租赁行业大部分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业务量不大,而数字化投入相对成本较高。
因此,数字化转型需求主要来自于规模大、融资租赁业务相对多的企业。而目前融资租赁行业的核心业务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也不足,导致财务工作繁琐低效、经营“数据孤岛”、系统逻辑与实际业务存在较大差异、数字化分析能力偏弱等问题出现。
《报告》显示,80家融资租赁样本单位中,有8成上过融资租赁核心业务系统。剩下没有核心业务系统的企业主要通过OA系统完成对项目的审批投放工作。
在数字化转型投入方面,《报告》显示,金融租赁因业务规模较大、员工人数较多,所以投入较多。融资租赁行业大部分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人员主要在50人以内,数字化投入也相对较少。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0家企业中投入在1000万以上的企业仅8家。投入在200万以下的企业占比超六成。
尽管投入情况不同,但大部分企业认为数字化对推动业务转型有帮助。《报告》认为,随着融资租赁行业转型发展,传统业务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借助数字化手段提高获客及风控、资产管理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报告》也反映,融资租赁作为一种灵活的资金融通行业,业务模式、审批流程、交易结构、租金偿还方式灵活,对信息系统有着较高的要求。而融资租赁公司自身信息化实力不足,市场上也缺乏专注于融资租赁行业的系统开发商。
整体来看,《报告》认为,目前我国融资租赁行业需通过数字化投入赋能业务增长,创新业务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从营销进件,风控防范,合规建设,财务核算等方面提升融资租赁公司整体数字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