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相信自己是理性的,其實是高估自己、自以為是
图/pixabay
作者: 鲁尔夫.杜伯里
如果你喜欢对牛弹琴或即使白费工夫还是要去碰壁,那就应该相信你周遭的人都是理性的动物。要不要试试以再清楚不过的论点,去说服你的另一半、你的同事、上司、客户或邻居,让他们认同你的意见?我保证你自己很快就会失去理智。
举个例子,试着让你太太打消念头,不去买她的第十七双鞋。你的理由肯定很充分,只是恐怕她听不进去。或试着绝对理智地说服你先生,告诉他一辆车并不需要三百匹马力。
你投资股票吗?那就相信其他投资者也都跟你一样理性,而且股票行情总是正确反映公司企业的价值吧。这很合理,不是吗?如此一来,你就得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例如当股票市场再次爆发恐慌时,你将错过每一个可以捡便宜的机会。而且你也会在泡沫破掉之后,才意识到泡沫的存在。
假若身为政治人物的你,目标是失败,那就相信选民会因为你天资异禀、政见高明和论点无懈可击而投票给你吧-因为事情肯定不会这样发生。选战的胜利者,事实上会是你资质无比驽钝的对手。而原因是:他们在海报上笑得很讨喜,他们爱讲陈腔滥调的客套话,还不厌其烦地到处握手亲小孩。
想保证下次在跟某个潜在的生意伙伴打交道时栽跟斗吗?那你就不苟言笑,只关心合约内容,完全没问也没聊他的老婆小孩或他的兴趣嗜好及度假计划。
不过亲爱的读者,你最悲剧的失败,会是如果你相信自己是理性的。你的错觉会让你昧于以下事实:其实你一直在高估自己,一直很自以为是,也一直在假借某种(不理性的)「理由」,来拖延你不想做但很重要的事。
理智的轻声细语
有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学家的研究都是以「理性人」或「经济人」(Homo oeconomicus)这种理想化的形象为基础。经济学家假设,人基本上都会理性思考,拥有不受限制的意志力,专注于最大化自身利益,能够迅速思考且随时拥有完整的资讯。而这个错误假设带来的结果,就是长期以来让经济学恶名昭著的许多无用的预测。到了一九七○年代,一种思想上的转变开始了。
有愈来愈多研究发现,人的行为其实经常偏离理性;经济学终于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性,而在此同时,心理学也经历了长足的进步。长久以来,它都只是一堆上不了台面的论点与假说(关键字:佛洛依德),现在它确立了自己成为一门实证科学的基础。今天我们知道了一件过去人凭直觉一直都知道的事:人很少理性行事。换句话说,如果你假设人的行为是理性的,那你就注定要不断碰壁失败。
然而不按牌理出牌,并不代表我们就无法预测人的行为。只不过它所依循的准则,会比纯粹以理性为基础复杂一点。就像学母语一样,绝大部分的这些准则我们其实已经自动习得-可是人是无法一概而论的。如果你天生对人就欠缺敏锐细致的感觉,那你得好好特别加强「人性」这门课。我建议每个刚进入职场的人,都去读读社会心理学的教科书。
即使毫不间断,这本书还是得花上你四星期的时间来阅读,但它会给你绝对值得的回报:你会对他人的动机和行为,得到最重要的理解与判断。而这不管在职场或在个人生活上,都会让你一辈子受用无穷。此外,你也能建立起一种避免被人操纵的心理防火墙。你会较少落入广告陷阱,并提早辨识出对手的谈判策略。
请记住这点:我们人做事情的方式,其实经常很像律师-也就是先决定好立场(或许这样说更恰当:我们的情绪、直觉和潜意识帮忙做了这一切),然后再找出相应的论点来支持它。
所以你得留意这种非理性的先入为主之见,并且质疑自己的直觉。你愈早接受人并不理性(包括你自己)这个事实,就会愈懂得怎样跟「人」和跟你自己相处。不接受人的不理性,就是不理智的行为!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的《人生不踩雷的艺术:52个如何避免毁掉人生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