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清大男孩變Podcast大浪推手!揭密1.4萬檔節目背後市占王

Firstory执行长于子轩(右起)、技术长翁子皓、营运长刘德政是大学室友,拍摄处隔壁就是草创期的录音室,吸音海绵是他们一起手工贴上。商业周刊提供

【文●陈盈萤】

你知道吗?现在全台湾每三人就有一人每月收听Podcast。就连想像不到的订阅市场,也能为素人创作者带来上看五十万元的月收入、续订率约九○%,更多企业也抢开声音节目。

有家小新创在背后推动这股时代热潮,并翻转公司的命运。

他们是全台最大、市占逾六成的Podcast托管平台Firstory,聚集一万四千档节目,每月累计不重复收听逾一亿次流量,也是全台唯一与Apple和Spotify进行订阅技术合作的托管平台。就连星座专家唐绮阳的热门节目《唐阳鸡酒屋》,也是在此团队邀约下诞生。

Firstory提供创作者一条龙的Podcast服务。只要一键,创作者就能将节目上架到主流收听平台,还有开放长期订阅。而创作者支付的月费、广告分润等,是主要收费来源。

这支团队是三个清华大学毕业生兼大学室友,放弃Apple等大公司工作邀约,留在台湾创业的结果。当时,他们看好声音经济,先从语音交友社群切入,再改为Podcast托管平台。

二○二二年,因为疫情, 全球Podcast市场翻倍成长, Firstory光一季就累计超过一亿四千多万收听量。

然而也在那一年,公司险些发不出薪水,濒临破产。

「我们成长太快,完全没有拉煞车,」Firstory共同创办人暨执行长于子轩余悸犹存,因为二二年第一季收听量是前一年同期的近四倍,导致租借云端主机等众多成本,每七天就增加一万美元(约合新台币三十二万元),是前一年的两百倍。

冲太快,成本暴增两百倍它从推工具转型「推服务」

眼见公司帐户烧到快见底,他们只好减薪苦撑。但屋漏偏逢连夜雨,该年正逢募资市场进入高原期,很多新创破产或被收购退场,他们却要赶快进行新一轮募资,才有机会生存。

现实催着Firstory一夜长大。他们发现,与其拚命冲大流量,关键应该在于「帮助创作者赚到钱」,唯有如此,产业里的人才会从玩票变正职,把市场做大,带来正向循环。

于是,他们从单纯的「推工具」转型为「推服务」。

第一步,新增资费方案。二二年开始,他们保留免费服务,但用付费当筛子,找出自己的核心客群,帮助软体开发效益最大化。「当时客户跟功能需求都太多了,我们才重新整理,到底谁最需要我们?」于子轩说。

第二步,推出「动态广告」功能。比起过去一味扩张市场,如今他们重新定义:创作者的成功不在流量大小,而是流量能否精准变现。于是,他们与股东KKBOX推出动态广告功能,解决过去口播广告上架后,不能再改内容的时效性困扰。

第三步,聚焦锁定中小型创作者。Firstory共同创办人暨营运长刘德政观察,许多创作者不一定是自带流量的网红,却依旧能有稳定收入。例如《GK爸爸原创故事绘本》主讲人GK爸爸,就从市集摆摊老板变身节目主持人,在家当奶爸,每年光是Podcast就带来七位数进帐。

为巩固这群从素人开始的创作者,他们积极开发新工具,帮助这些人提高付费订阅的附加价值。举例来说,当创作者想发送专属电子报、经营专属社群,Firstory帮创作者自动串接系统,就能省去他们每天逐笔核对会员清单的时间。

与创作者紧密沟通提高订阅价值拚出千万商机

只是新工具上线,却不代表创作者就会使用。所以团队花了至少一年培育种子部队,帮助他们提炼节目内容、对标市售定价再订定组合方案等。如今已累计超过八百个付费节目,每年至少创造千万商机,对比同业不一定有此服务。

GK爸爸分析,Firstory与其他平台最大的不同,是与他们更积极互动,团队几乎全年无休,不到一天就会有真人回复讯息,「常在跟创作者沟通。」

这段历时两年的求生记,说来轻描淡写,实则险象环生,缴不出租金更是家常便饭。最严重的一次是,于子轩在募资会议前夕,得知怀孕的妻子在新加坡跌倒了,需要到医院检查,经过挣扎,他却选择出现在会议上:「我知道那是一个失败机率九八%的会议,但我不去的话,成功机率就是零。」

他们的转念和努力,终于带着Firstory营收翻倍成长,在今年第二季开始转亏为盈,获得初步的成功。纵然市场变动更快、挑战更多,但当团队不忘初衷,成为彼此后援,Podcast生态系将会持续因为他们变得百花齐放。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商业周刊》网站。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延伸阅读》

40岁以后要转职,最推荐的6种职业

报告做得很认真,开会却被老板惨电⋯台湾人在跨国公司学到的一课

工作犯错时,绝对不要说「不好意思」!受尊敬的人都会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