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减碳可行?学者:应要有更积极的政策
「保护森林」是COP26重要的议程,也是各国领袖第一个签下的协议,承诺至2030年不再改变森林的土地利用方式。(示意图,报系资料照)
「保护森林」是COP26重要的议程,也是各国领袖第一个签下的协议,承诺至2030年不再改变森林的土地利用方式。但对此,东华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教授张世杰提到以台湾为例,若只想依靠森林来达成减碳目标,需要极大的土地空间,非常困难,应该加入其他更积极的减碳政策。
台湾大学地理资源学系副教授庄振义指出,根据林务局的调查,台湾森林的覆盖率每年缓步上升,至今森林覆盖面积约为台湾国土面积的60%;目前全台湾每年森林的碳吸存量约为每公顷9.76公吨二氧化碳,约可抵销全台湾温室气体排放量的7.5%。
庄振义也提到,虽然森林面积增加,但目前碳吸存量却逐年下滑。这是因为气候变迁造成极端天气事件,例如干旱、水灾,导致树木死亡或森林崩塌损坏,将二氧化碳重新释放回大气。
张世杰也以花莲大农大富平地森林的碳通量研究指出,利用森林吸收碳排放很难达到立即减排的成效。因为从空地开始造林,需要经过7至8年的时间,森林才会从碳排放转为碳吸存。
张世杰表示,即使大农大富森林2019年的碳吸存能力为每年每公顷10.9吨二氧化碳,几乎等于近年台湾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且高于全国森林的平均值,但长期来看,森林的二氧化碳吸存能力一直在变动,会受环境的影响,在不同年份可能吸收的二氧化碳大于排放,也可能排放大于吸收,成为二氧化碳排放源。
因此,学者认为,在土地利用上,森林能够固碳,然而效果有限,需要从源头减排,并积极综合其他方式,如设置太阳能板,才有机会达到2050年净零排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