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共享和尊重权益要兼容

因为一张帘子,卧铺又成舆论中心。

近日,一段“老人吐槽年轻人在卧铺下铺挂帘子”的短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并引起不小争论。

一方面是“让座是情分,不让座是本分”的支持,另一边则是“失去谦让和善意”的批判,两种观点在针锋相对中走向两个极端。

12306客服回应称,没有明确规定不能使用围挡,不影响其他旅客情况下可以使用,但需要跟各位旅客协商好。

法律专家指出,车票是对乘客在列车上拥有特定座位或者铺位使用权的确认,上铺乘客需要取得使用权人许可后才可以坐。

法理与情理,在现实常常要碰撞。火车下铺方便乘坐,经常被视为公共空间,即便铺位不是自己的,“共享”一下似乎也问题不大。

而带有明显分隔属性的帘子,打破了这种“默许”。

不再“默许”,更像是两代人对边界感产生的分歧,也是生活习惯、认知理念以及社会观念的差异,边界意识与权利让渡的复杂情况。

有人对12306的“协商”不买账,但对这种历来难搞的问题,沟通是必要的,更是必须的,只有沟通才能开启双向奔赴。

尊重彼此的权益,互相留有边界,真诚沟通,寻找问题的最大公约数,而非以指责的态度,强求对方让渡个人权利,进而追求自身权利的最大化。

缺少沟通的“卧铺挂帘”容易给人直接的思考,要警惕这种“非此即彼”的直接走向极端。挂帘子不是不尊老爱幼,也不是代际矛盾不可调和,更不是两代人水火不容。

从年轻人的角度,对个人空间和隐私的关注,于情于法有理有据。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的是一种经济社会进步下的需求升级,是对公共服务便利性、舒适性要求的进一步提高。

从需求入手,或许也能得到比从观念入手更清晰的答案——与其聚焦在下铺该不该被“共享”,不如追问非下铺的人该坐哪以及公共服务如何更好地进行适老化改造。

以几十年前的视角来看,三层硬卧产生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运力,乘客的空间需求和舒适需求被适当压缩,“共享下铺”的症结正来源于此。

如今屡屡成为公共事件的冲突,也反映出社会需求与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错配,特别是在老龄化压力加剧的情况下,缺口很大。

“静音车厢”就是引导文明出行的有益尝试,今年初,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也曾发布通知,进一步加强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工作,其中就提到推动12306优先给老年人安排下铺。

善意共享和尊重权益要兼容,是这次风波给改善服务抛出的议题,以上这些尝试只是开始。如何进行相应的设计优化、加强车厢内的管理和服务,减少旅客纠纷,都是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