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3年审理知识产权案件6.6万余件,同比上升56.87%

上海正在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2023年,上海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6120件,审结59026件,同比分别上升56.87%和38.03%,收、结案数大幅增长。一审服判息诉率为97%,平均结案时间79.37天,同比缩短了23天。”在4月26日举办的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曹洁介绍。

其中,从一审案件收案类型来看,案件数量最多的依次是著作权纠纷42378件、商标权纠纷14118件和专利权纠纷4502件,分别占比66.46%、22.14%和7.06%;著作权纠纷、商标权纠纷、不正当竞争纠纷、垄断纠纷等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专利权纠纷、特许经营合同纠纷等案件数量与2022年基本持平。

与此同时,在2023年上海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标的额在100万元~1000万元之间的案件有1439件,1000万元以上的案件有114件,大标的额案件的总体数量有所上升。

“严格保护知识产权,上海法院正在持续开展4方面工作。”曹洁说,一是加大对恶意侵权的惩治力度,惩治侵权假冒行为;二是充分、依法运用好保全措施,确保及时有效地给予救济;三是加大刑事打击力度,形成司法保护合力;四是准确把握证据的证明规则和标准,减轻权利人的举证负担。

具体来看,在加大对恶意侵权的惩治力度上,上海法院2023年依法判决侵权人赔偿损失总额为8.2亿元,其中惩罚性赔偿5000万元,同比上升45.2%。其中,在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上,“运动机构”发明专利侵权纠纷案判赔金额1200余万元,“特斯拉”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赔偿金额约500万。

而在加大刑事打击力度上,上海法院审结假冒“玲娜贝儿”玩偶侵犯著作权罪案,在最高刑档内确定基准刑,对2名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3年3个月到1年不等,并处罚金;审结盗版“剧本杀”侵犯著作权刑事案,对9名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到1年不等,并处罚金。

此外,上海法院还通过审结侵害“芯片刻蚀机”商业秘密纠纷案、图形用户界面(GUI)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天线宝宝”过程性模型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等,来明晰一批具有指引价值的高新技术专利裁判规则,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

“上述数据中,著作权纠纷和商标权纠纷占据主导地位,这反映了上海在创意、文化产业以及品牌建设领域市场活跃度、知识产权保护需求的提升;而大标的额案件数量的增多,则体现了知识产权的高价值,并为其背后的专利质押、融资等运营模式提供依据。”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中欧知识产权促进中心常务副主任方曦表示。

方曦告诉记者,在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平衡保护创新与维护公共利益的关系,确保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创新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打击跨国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维护全球创新生态的良好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