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安置兒少比率不減反增

安置儿少占总体儿少的人数比率逐年攀升,去年共有四五九○名幼儿被安置。图为社工人员访视被安置在非儿少机构者的受照顾儿少。图/台南市社会局提供

少子化已成国安危机,安置儿少占总体儿少的人数比率却呈逐年升高,一路从二○一九年的千分之一点三一,上升至去年的千分之一点三五,共四五九○名幼儿被安置,主因为双亲因药毒瘾、酗酒、精神疾病,而无力照顾孩子。

卫福部社家署儿少组长林资芮表示,大部分遭安置的儿少为家暴受虐儿,其次为家属无力照顾,这反映出社会快速变迁下,愈来愈多家庭的支持功能变弱,无法照顾孩童。

台大社工系名誉教授郑丽珍表示,如果家长有药瘾酒瘾等问题,或罹患精神疾病,家庭功能势必下降,很难顾及幼儿成长所需。再者,近年来,离婚率高、家暴事件频传,加上孩童注意力不足过重症、自闭症等身心发展困难幼童人数增加,以致家庭照护负担愈来愈重,进而增加儿少安置机率,政府应提供家庭更多资源,让父母有能力生养孩子。

安置儿少年龄,以十二岁至未满十八岁为多,占百分之卅五点二九,其次为六岁至未满十二岁,占百分之卅一点○一。儿少安置选项包括亲属照顾,居家托育、寄养家庭、团体家庭,统计显示,亲属安置、团体家庭、机构安置儿少年龄较大,寄养安置及居家托育安置儿少的年龄较小。

林资芮表示,目前安置儿少以机构为主,占比超过五成,近年朝向寄养家庭、团体家园等方向发展,但寄养家庭照顾者年纪偏大,体力难以负荷,且安置儿童照顾工作愈来愈复杂。

「联合国儿少权利公约(CRC)期待儿童尽量不要家外安置,但现况很难做到。」郑丽珍说,研究发现,与机构相较,安置幼儿更适合在寄养家庭、团体家园等环境成长,只可惜台湾还是以机构居多。

对此,林资芮表示,近年来,卫福部增加社会安全网、家外安置资源等预算,提高团体家庭资源,希望让更多安置儿少能住进寄养家庭、团体家园。不论以何种资源安置儿少,最终目的为协助孩子返回原生家庭,县市政府应积极重建家庭功能,帮助安置儿少修复家庭关系,协助成年儿少自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