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不让净零排放沦口号 能源转型须务实可行

当今政府与三组总统候选人都该认真消化COP28的结论,为我国找到一条务实可行的净零路径。图/本报资料照片

第28次《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缔约方会议(COP28)在各国代表「加班赶工」后,终于在杜拜时间13日有了决定性进展。原本决议草案中最具争议性的「十年内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在大会主席贾比尔努力斡旋下,被修订为「十年内加速能源系统转型,脱离所有化石燃料」。全面淘汰化石燃料改成能源系统脱碳后,大会决议终获绝大多数与会国同意。

为达成2050净零排放的目标,除了前述决议项目,尚有着重温室气体减排与维持摄氏1.5度以下温升的其他七项要点。包括2030年前将全球再生能源容量提升为3倍并将能源效率提升为2倍、加速汰减燃煤电力、加速发展使用无碳与低碳燃料的能源系统、加速零排放及低排放技术发展(尤其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捉、贮存及再利用技术、低碳产氢)、2030年前加速并大量降低甲烷排放、加速交通运输减排、逐步废止不具公正转型的低效率燃料补贴。

过去28年来,我国从未参加过COP的正式会议,但秉持国际社会一员的精神,不但连年参与场外会议及活动,并在去年3月由国发会发布了「台湾2050净零排放路径及策略总说明」,其中规划最高达7成的再生能源电力,宣示我国净零的决心。那么,我国欲达成本次COP28的决议项目,哪些是可以水到渠成,又有哪些是深具挑战难度,我们不妨逐一加以检视。

首先,决议中「十年内加速能源系统转型,脱离所有化石燃料」这一项的难度就非常高。原因是政府规划在2026年达到再生能源占比20%,届时的化石燃料发电占比将为80%,仅较目前减少约4%,想要在2033年前(七年内)有效脱离化石燃料,明显不可能。根据经济部能源局发布的《111年度全国电力资源供需报告》,在「增气、减煤」的既定政策下,从今年一直到2029年每年都有至少三部新增燃气机组,不但不符加速脱离化石燃料的要求,若再生能源开发进度持续落后,甚至将导致化石燃料用量不减反增。

其次,关于「再生能源装置容量于2030年增为目前3倍」及「能源效率提升为2倍」的两项决议内容,经济部次长曾文生14日在立法院接受质询时给了答案。两项目标皆可于2030年顺利达成,因为能源局早已完成评估,届时再生能源两大主力的光电装置容量将达3,100万瓩,风电可达1,310万瓩。

然而,曾文生的信心满满其实是来自于基准值的不当取舍,他将比较基准由今年调为2022年,同时忽视光电与风电的开发进度远远落后于规画的事实。若是采计2023年10月的最新数据,光、风两电装置容量分别为1,170万瓩与261万瓩,能够达到3倍装置容量的只有开发进度远不及规画目标的风电。

接着,汰减燃煤电力与加速发展净零排放能源系统皆是政府设定的目标,本项符合决议的要求。至于相对应的零排放与低排放技术开发项目,我国在排除大会决议中建议的核能后,目前仅有再生能源,以及正在发展中的碳捕捉与贮存,画地自限的能源转型规画完全不利于净零排放的达成。更何况,会期第一周便有22国连署倡议核能产量于2050年达到2020年的3倍,凸显核能是净零路径上的必要助力。

限缩甲烷(即天然气)排放亦是此次大会的重要诉求之一。平心而论,我国未来所面临的问题,不会是畜产业与废弃物处理的甲烷排放,反而是50%的燃气发电实现后,贮气设施与输送管路常态性的甲烷泄漏才是重点。而且,一旦大量降低甲烷排放于2030年实现,是否影响全球甲烷供应,进而影响我国能源安全,值得留意。

在加速交通运输减排方面,我国面临的难题不仅是个人用交通工具电动化比率过低,还有一般客运及货运车辆电动化不足的问题,建置足够及方便使用的充电设施是促进运具电动化的当务之急。

最后一项的「逐步废止不具公正转型的低效率燃料补贴」,乍看之下似乎对我国影响不大。但别忘了,民营火力电厂长期与台电签订高出实际发电成本甚多的售电合约,即落入此一低效率燃料补贴的范畴,未来逐步废止将是达成公正转型的指标之一。

总体而言,面对COP28的最新决议,我国固然已有为数不多但与国际同步甚至超前的进展与成果,但现行以非核为前提、不顾再生能源开发迟缓的能源转型,正陷国家于不义(碳排不减反增)与不安(能源安全弱化)的窘境。当今政府与三组总统候选人都该认真消化COP28的结论,为我国找到一条务实可行的净零路径,别把空中画出的大饼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