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升息落槌定音 全球经济风险仍然严峻

联准会今年调升利率幅度高达4.25个百分点(17码),被称为暴力升息的政策虽然接近尾声,却还是非常谨慎,预期2023年底的最终利率高点调高至5.1%,远高于9月FOMC会议的4.6%,也就是明年仍将多次微幅调升利率,一直要到2024年才会进入降息循环。调升终端利率的同时,也显著调降2023年美国经济成长率的预测值,从9月的1.2%降至0.5%。

总结来说,联准会遏制通货膨胀的政策初具成效,但是目前7.1%的通膨率距离目标区甚远,引爆通货膨胀的金融泡沫刚刚消退,劳动市场紧张的压力仍在高点,联准会将会继续将美元利率维持在目前的高点,必要时随时保留调升的空间,每个月既定600亿美元公债、350亿元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MBS,总共降低联准会资产负债表950亿美元的缩表操作,也照既定计划推进。

联准会完成「利率正常化」、「消弭金融泡沫」两大任务,还剩「劳动市场正常化」还未达标,还要等到工资涨幅消退、甚至付出经济衰退的代价后,才会放松紧拉的缰绳。

紧跟在美国联准会之后,台湾中央银行也在15日下午做出温和调升指标利率半码(0.125百分点) 的决议,虽然是第四次升息,不过央行总裁杨金龙不断强调,新台币利率上升的趋势与全球各主要央行相同,但是调升的幅度不会紧跟美国,台湾央行不会因为外食费去调整货币政策,而会就全球物价、经济成长等因素来通盘考量。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全球央行的政策协调度大幅提升,从联准会FOMC会议做出决议的24个小时之内,有台湾、英国、瑞士、挪威、欧洲央行跟进,且依据各央行管理的货币区做出幅度略有差异的升息决议,然后是台北时间16日清晨的南美洲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国央行。

央行「货币政策全球化」,对于全球经济将会带来强大的同步效应,除了坚持维持零利率的日本央行、以及正面临年关资金紧俏压力而大幅放水的中国人民银行之外,由美国与欧洲央行领头,各国央行都采取了一致的政策。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自主空间自然缩减,美国与欧洲政府对周围国家的政策影响力因此持续增加,经由「货币政策全球化」产生的国家主权消长,是值得政治与经济学者深入研究的课题。

2023年货币政策全球化的趋势仍将持续,美国联准会还将召开八次FOMC会议,对于台湾央行的决策自然也将带来后续的影响,美国联准会下一次公开市场操作会议将在元月底举行,接下来3月21日、5月、6月各一次,市场预期有两次幅度更为缩小的升息决议。不过,届时如果美国就业市场冷却、贸易衰退的幅度比预期更深、或者企业营收获利衰退造成股市重挫,导致联准会放缓升息,也势必让台湾央行的升息告一段落。

一个关键的观察点是金融市场的泡沫,特别是加密货币与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泡沫已经彻底破灭。多个加密货币平台接续崩溃,如今焦点在赵长鹏打造的币安交易平台,美国各州检察官紧盯币安的洗钱行为,造成币安交易所在24小时内被挤兑30亿美元。加密货币与俗称「空白支票上市」的SPAC,是联准会量化宽松制造过度流动性,所吹出最具指标的两大金融泡沫,在2021年的高峰期,66家SPAC公司竟能募集163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今年则已经彻底干涸。加密货币与SPAC的金融炒作退潮,无疑是全球金融市场正常化的重要指标。

当然,全球经济风险并没有随着升息放缓而化解,中国房地产与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前者透过国有银行释放总计人民币2兆元的特别融通而暂度难关,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到11月底已超过4兆元,也暂时掩盖了地方政府税收骤减的困境,另在亚洲、非洲与中南美,大量新兴市场国家濒临政府债务危机,这些威胁全球经济的火药库都必须设法化解风险。

引导「货币政策全球化」的美国联准会、欧洲央行、日本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必须跳出2022年升息的框框,以庖丁解牛的手段来处理全球的风险,新的挑战超越通货膨胀,而且更为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