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台湾新世代承接的经济风险
中时社论
挥别去年新冠疫情的经济震荡后,全球经济明显复苏,去年就已鹤立鸡群维持经济正成长的台湾,更出现近年少见的繁荣现象,隐然走出「闷经济」。但在经济荣景下,我们仍可看到一些问题与风险,必须妥善因应与解决,否则经济好光景可能戛然而止。
去年上半年,台湾经济受疫情冲击呈现低迷状态,但在成功控制疫情、转单抢出货等效应下,下半年经济就逐步回升,到第4季甚至出口出现两位数成长,经济成长率也拉高到超过5%,让去年全年经济成长率上调到3.11%。在去年良好的基础下,今年官方预估的经济成长率达4.64%,平均国民所得超过3万美元;与此同时,台股持续热络上涨超过1万6千点,房地产持续走强看涨到政府必须祭出打房措施,以压抑房价。
台湾经济能够有此劲道与表现,受惠于多重因素:最基本当然是去年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超过3%,今年则依照国际货币基金的预测,可望有5.5%的高成长率;与台湾关系密切的主要经济体,美国去年衰退3.5%,今年因拜登政府大手笔的财政政策,预测成长率可达5到6%;大陆去年小幅成长2.3%,今年可望成长8到9%,台湾可望从中受惠。此外,台湾也受惠于中美贸易战、科技战,对台湾带来的投资与出口效益,今年仍可望持续发酵。
但在亮丽的数据与股汇房市荣景下,仍有不少必须正视与担心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波经济荣景谁受惠了?问问身边的「庶民」,得到的答案恐怕是:很无感。因为,产业高度的不平衡,让不同产业之间的荣枯、兴衰直如天堂与地狱。感受到经济荣景,得享经济成果者,当然以出口,特别是科技产业为主,不论是出口数据(资通讯占超过一半)、投资数据(同样过半)都是如此;传产仍在「憔悴」中,吸纳最多就业人口的服务业也很低迷,事实上,泛观光产业相关领域仍未复原。
再者,股汇房市的热络上涨,受惠最多者也不会是一般庶民。以《21世纪资本论》而闻名的法国学者皮凯提的研究就指出,越是富有者来自包括房股的「资本利得」比例越高,来自工资、即所谓「死薪水」的比例越低。台湾情况雷同:最富有的前万分之一家庭,来自股房的所得占总收入接近9成。一般庶民眼看股房飙涨,大部分恐怕是只能「干瞪眼」而不是享受其利得,购屋者只能当长长久久的屋奴,否则就当个无壳族。
更让人担心的是:外资去年卖超台股超过5千亿,今年继续卖超已超过3千亿,但台股还是持续上涨,原因是国内资金承接,即一般所谓的「土洋对作」。但这次迥异过去10多年的是:年轻人进场买股。金管会去年底时就表示,观察到股市投资人年龄层已经开始反转,新增开户人数中,40岁以下就占2/3,显示有更多年轻人加入证券市场投资。坦白说,年轻人投入股市,实在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但无疑台股上涨声中,年轻人是承担了风险。
亮丽经济数据掩盖隐忧
此外,近期的「珍爱藻礁公投」未来可能引发的供电问题,还有各地旱象难解、水库见底的缺水问题更形严重。在台湾对高科技产业,特别是半导体产业的依赖日益加深后,台湾在水电供应方面的问题,已经是一个必须正视与解决的投资障碍了。这次缺水让竹科厂商再次动员水车,国际知名的财经媒体如彭博、路透、《日经》等纷纷报导台湾缺水,同时秀出科技厂商门口前大排长龙的水车照片;日前彭博研究报告又指台湾电价未来5年恐涨逾25%,影响半导体的成本。经济部行礼如仪地否认,是实情还是粉饰太平?
因此对国内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所得分配的不均、科技产业发展的瓶颈与限制、股市房市上涨的风险与后遗症等问题,政府与社会都应有所警觉妥善因应,切勿被表面上亮丽的经济数据掩盖了隐忧。
至于中美继续博弈、科技冷战、重组供应链等,以及台湾对大陆出口依赖度升高、两岸关系风险升高、国际经贸边缘化问题等,虽然其对国内经济与产业的影响未必会在今年、甚至2、3年内显现,但对台湾经济的长期发展同样影响重大,政府必须小心因应,才不会让经济方好的光景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