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东协的未来充满挑战与变数
旺报社评
由印尼主办的东协峰会及东亚峰会日前结束,中美俄三大国领导人缺席,因而失去亮点,反而让日本排放核处理水造成的海洋污染疑虑,成为会议焦点。大陆总理李强与东协国家表达反对的立场,环保人士也聚集场外抗议。东协原本希望讨论缅甸和南海议题,却因大国领袖缺席与日本核污水问题而失焦,没有具体的成就。东协峰会的价值与未来,在东协国家间引起讨论。
大国领袖缺席 峰会失焦
中国在东南亚影响力与日俱增,今年主办国印尼虽走不结盟路线,却对美国展现诚意,刻意将峰会由11月提前到G20之前,以方便拜登顺道与东协领袖会面。无奈拜登不领情,决定到印度参加G20峰会并于会后访问越南,却缺席东协峰会,而由副总统贺锦丽代表,让印尼大失所望。
拜登去年参加了在柬埔寨的美国与东协峰会,是2017年以来美国总统首次出席,这次仍旧缺席,显示美国对东南亚的兴趣远不如东北亚;另方面也反映近年来美国对多边组织兴趣缺缺,宁可自行组织一些小圈圈或是强化双边关系,企图各个击破,完全主导。
中国大陆由总理李强出席,他承诺,中国将与东协建构更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并提出4项建议,包括携手打造经济增长中心、推进新兴产业合作、维护地区和平安宁,以及扩大人文交流。他在出席「东协+3」峰会则意有所指强调,各国须妥善处理分歧和争端,反对选边站队、集团对抗、新冷战。
中方历来由总理出席东协峰会,不能将习近平缺席视作中国不重视东协。相反地,东协的团结有利于中方在当地发挥更大影响力。因为在RCEP的经济整合以及中国输出基础建设的带动下,东协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北京在东协的势力更为深入,中国大陆的影响力就反映在这次东协峰会的联合声明上。
8月底大陆公布的新版地图纳入了与东协多国主权重叠的区域,引发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协成员国不满,并向东协施压,但会后联合声明对此只字未提。南海行为准则在这次峰会没有明显的进展,但也没有让争议成为焦点。今年以来中菲两国为了南海争议摩擦不断,菲律宾总统小马可仕7日在东协峰会致词表示,无意让南海紧张局势升高,愿意根据《南海共同行为宣言》,敦促各方自我约束,避免采取单方面、独断的行动,以免加剧区域紧张以及在南海的误解与误判。
政治经济整合 尚须强化
另一个会议重点是缅甸问题。由于东协坚持不结盟、采用协商一致的决策模式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导致在解决一些地缘政治问题时窒碍难行,缅甸议题也是如此。
2021年缅甸军方发动政变推翻民选政府,缅甸军政府对所有反对派,尤其是对翁山苏姬的支持者强力镇压。东协一直呼吁缅甸和平解决争端,但在如何对待军政府的态度上各国却存在分歧。这次缅甸议题仍然毫无进展,联合声明中关于缅甸部分仍付之阙如。但取消缅甸2026年的轮值主席国地位,转交给菲律宾,也是对缅甸军政府的警示。
主持此次峰会的印尼总统佐科威,将东协组织比喻成一艘大船,强调「不要让东协这艘船成为相互摧毁的竞争舞台,而要让东协这艘船成为促进合作、创造繁荣、创造稳定、不仅为本地区,也为世界创造和平的舞台。」但是中美竞争加剧,地缘政治冲突风险增高,东协的团结与应变能力受到质疑。
新加坡李显龙总理颇有急迫感,强调东协必须加强内部团结,并加紧和所有国家接触。与此同时,区域经济整合的步伐,必须与时俱进,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如数位经济和绿色经济。强化东协政治与经济的合作与整合,才能面对中美针对个别国家的拉拢与分化,提高东协整体的地位与筹码。但是东协这艘大船,内有明显的政经文化差异,外有大国博弈的暗中较劲,东协的未来充满挑战与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