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科技要自立自强也要开放合作

旺报社评

大陆国产大飞机C919顺利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由东方航空执行MU9191航班,从上海飞往北京;这架客机开始飞行上海至成都航线,未来还计划投入北京、西安、昆明、广州、深圳等航线上。

C919由中国商用飞机公司制造,是中国挑战波音和空中巴士,自制大客机希望之所在,如今终于成功飞行,既是大陆高端制造业的里程碑,也是世界航空制造业的新突破。

关键零件仰赖外国企业

大客机由百万个零组件组成,技术门槛高、研制周期长、系统复杂,是检视一个国家科技水准、工业制造水准和人才竞争力的指标,能制造大飞机的国家依然凤毛麟角。大陆从2007年决定成立大客机项目筹备组,2015年首架总装下线,2017年试飞,如今实现商飞,历经16年艰辛探索终于实现大飞机梦。

研发C919是自主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水准的过程。其中有多项为自主创新,如超临界机翼,可以减少飞行阻力;传统飞机机头由正面2块、侧面4块风挡玻璃组成,C919只用了4块大面积双曲风挡玻璃,可为飞行员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并更省油。透过C919的设计研制,大陆掌握了民航机产业5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航飞机技术。

不过,C919的自制率仅60%,仍有待进一步提升。C919机头、机身、机尾、机翼等「壳子」来自大陆本土企业,关键零件很高程度仰赖外国企业。以引擎为例,使用通用与赛峰的Leap-1C引擎,中国商飞研发中的长江-1000A(CJ-1000A)引擎,要到2030年才会开始使用,但有可能因西方技术禁运而被迫停止研发。

C919若要飞向海外,还须取得美国联邦航空总署或欧洲航空安全署的适航认证。在中美博弈加剧的背景下,恐怕将是个艰巨的任务。刚结束的广岛G7峰会,针对中国提出了不脱钩的「去风险化」政策,实质仍是远离「中国依赖」,打造封闭式的供应链。C919成功商业载客飞行后,波音和空中巴士公司也在第一时间表示「祝贺」。

国际合作与自主不相悖

波音和空中巴士展现开放友好的态度,并不令人意外,毕竟逆全球化不符合商业规律,更多的企业、科研机构与个人,仍倾向与中国合作。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汽车巨头宾士(Mercedes-Benz)、福斯(Volkswagen)以及西门子(Siemens)等知名德企,最近都接连表态「不会放弃大陆市场」。近期访华的特斯拉首席执行长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反对「脱钩断链」,愿继续拓展在华业务,共享大陆发展机遇。这些企业的表态不仅源于大陆消费市场足够大,更是因为,全球各个行业的发展、迭代和进步从根本上离不开合作。

大陆因应全球局势变化,更加强调科技自立自强,但从其发展动态中可见,推动国际合作与开放式发展,仍是大陆一贯的态度。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不久前在上海召开美资企业座谈会时宣示,大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准对外开放,把吸引外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近期在北京举行的2023中关村论坛,主题为「开放合作,共享未来」。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呼吁打造「科技共同体」,他认为,高品质的国际合作与高水准的科技自立自强并不相悖,反而是相互促进的。

毫无疑问,自主创新是必要的,合作与开放才能让发展速度更快、创新效率更高,同时让更多人从中受益。不要忘了,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和科技竞争的大潮中,世界上大多数的开发中国家正日益边缘化,技术壁垒和供应链阵营化将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极化。在西方围堵浪潮下,大陆国产大飞机常态化商业运行,是件值得庆贺与骄傲的事,大陆持续向全球开放与合作的态度,更值得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