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融一是两岸远离战争的正途
旺报社评
美、中、英、法、俄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任理事国,罕见地发布《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强调使用核武的后果不堪设想,会以阻止核战爆发作为首要责任,各国应建立互信,减低战略风险,并致力维护世界和平。这份声明有助全球和平稳定,却显露当前人类离世界大战只有一步之遥。而台湾海峡一直是东亚「火药桶」,近年更被评为「地球最危险之地」,两岸执政者如何远离战争灾难、开创永久和平,是双方共同的责任。
政治互信崩溃的原因
正如上述《声明》强调,「核武器应该服务于防御目的、慑止侵略和防止战争」,这个道理放在日益紧张的两岸军事关系上,同样适用。大陆早在40年前就确立和平统一路线,追求两岸和平发展,已经写入中共《百年历史决议》,至于对台动武选项,仅是针对「法理台独」等极端情形。同理,台湾自放弃反攻大陆、终止动员戡乱之后,一切军事力量的建设都是围绕「反侵台」的防御性目的,国军一再重申「不会为台独而战」。换言之,两岸都遵守防御性军事战略,没有必要出现武力对峙的紧张局面,问题还是出在两岸失去政治互信。
蔡总统在元旦谈话中表示,军事绝不是解决两岸分歧的选项。就通篇演说内容而言,这句话没有什么问题,也讲出了台湾民众的心声,但北京和民进党政府之间没有政治互信,因而认为民进党政府「倚美谋独」,才会有恃无恐,蔡总统可能的善意却被北京视为恶意。
如何解决两岸分歧,北京设定「九二共识」的路径,但民进党不愿谈,大陆为管控台湾滑向台独,因而强化军事威吓力度。蔡总统的「止战」喊话,在北京眼中完全是颠倒因果。而蔡总统对北京逐渐升高的抗拒心态,想必源于近6年来多次向对岸释放善意无果之后,持续积累的失望和恼怒。所以,蔡政府「抗中」并非只是「骗选票」那么简单,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因素。
由此可见,周而复始的误判,是两岸政治互信崩溃的根本原因。譬如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演说提及「祖国完全统一」,被有些人解读为「强硬」的宣示。事实上,「完全统一」是中共官方长期使用的词汇,一般与「解决台湾问题」并列,指的是1949年建政以来中共相继「解放」西藏、海南以及1990年代完成港澳回归后,剩下台湾尚未「完全统一」。
也就是说,「完全统一」是目标,「和平统一」是方式,不仅两者并不矛盾,而且还随着习近平上任后提出「融合发展」、「心灵契合」等论述,使得原本刚性的中共对台政策增添了许多人文气息与人道关怀。对于这一点,台湾应该将心比心。
终局解方非零和博弈
任何政党或政治团体内部都有「鹰派」,中共及解放军内部当然也有对台强硬的主张,大陆民间更充斥着「武统仇台」的声音,台湾不应助长这些激进声音成为「主流」,而要看到习近平这位「最知台」的中共领导人,不仅对台湾民众充满耐心和善意,也对中国大陆自身的和平发展战略充满定力。习近平当然有强烈的「促统」决心和使命感,但「促统」并非「逼统」,前者是积极地、渐进地促成和鼓励,后者则是威逼和胁迫。台湾乃至西方社会倾向于相信后者,因为根源上将大陆视为威胁和挑战,而这就考验着「融合发展」与「心灵契合」能否落到真正的实处。
大陆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理念,台湾有「人民最大」的社会共识,两者是相通的。如果两岸能透过「融合发展」,让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形成利益共同体、情感共同体,两岸一旦朝「心灵契合」方向演进,台湾社会自然能走出统独对抗、摆脱恐中心魔,重塑「两岸观」。
两岸的终局解决方案,不应是「你吃掉我」或「我吃掉你」的零和博弈,也不应是「大陆融台」的单向过程,而是两岸人民「融二为一」的共同实践。以「融一」理念建构两岸关系,让双方重新累积互信,是中华民族远离战争、永保和平的唯一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