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美气候合作 台湾如何自处

旺报社评

正在进行的中美阿拉斯加会谈,是美国总统拜登上任后,中美两国高层官员的首次会面,将对美中、两岸及东亚区域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刚刚结束的美日会谈,展现了对中国空前强硬的态度,对中美这次会谈结果,一般多不抱乐观期待。不过,双方仍可以在气候问题上建立合作关系。

面对新冠疫情冲击,美国已超过50万人死亡,暴露严重的社会分裂与政府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加上「先己后人」的疫苗政策,早已丧失领导世界抗击疫情的道德高度与地位。相对大陆国内防疫成功、经济最早恢复正常运转,尤其疫苗外交蓄势待发,「抗疫」不容易成为双方合作的焦点,共同因应气候变迁较有可能成为合作重点。

大陆经济起飞是以环境为代价,因而面临纷至沓来的国际责难和国内民意压力。大陆能源需求大,但多煤少油、缺乏再生能源技术的条件限制下,节能减排始终未能成为重要议题。2011年「十二五规画」才首次提出「绿色发展」主题,节能减碳正式进入政治议程。2012年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列,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国际气候环境治理方面,除签署《京都议定书》与《巴黎协定》外,2020年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要在2060年达成碳中和的重大目标

改写地缘政治与经济规则

大陆做为世界最大碳排放国,愿意将影响经济发展的环保挑战转化为国家发展机遇,将带来全球性的影响。大陆决心成为碳中和的国际典范,增加植树造林已见成效,再生能源技术在政府政策指导下快速进步,并大幅降低成本绿能产业与电力技术都有重大成就,有助于减轻能源需求的压力。

此外,做为全球最大原油、煤炭消费国进口国,减少对石化能源的依赖,不仅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更可能改写国际地缘政治与经济规则。大陆今年2月1日起施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预测今年成交量可能达到2.5亿吨,将超越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碳排放交易市场,美国至今仍无全国性的碳交易体系。

美国两大党对于环保与气候变迁议题立场迥异,民主党巴马总统任内签署的《巴黎协定》,川普总统执政后就退出,并停止履行欧巴马政府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承诺。共和党的忽视与川普的不作为让美国在绿能产业技术、环境领导地位与国际相关规则制订上落后中国大陆。新任总统拜登就任首日就签署行政命令重返《巴黎协定》,希望在环境气候议题上做出成绩,并在全球气候行动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在气候变迁方面如要追上大陆,亟需与北京合作。

联合国环境署近期发布的《排放差距报告》指出,2020年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但另一份报告指出,新冠大流行对各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造成冲击,国际社会对中美就气候危机进行合作有很高的期待。

北京对中美首次会谈可能触及的敏感议题,立场十分强硬,不会因为有合作的需要而轻易让步。中国大陆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强调,「任何一方都不应指望一方面肆意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国在双边和全球事务中给予理解和支援。」双方自说自话、不欢而散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双方若能务实地聚焦合作,管控分歧,对疫情后的世界格局影响将会十分深远。

民进党能源政策成劣等生

台湾缺水问题严重,最近发生的能源政策与生态环境争议,尤其藻礁公投争议,显示台湾已陷入环境保护用电安全、天然气生煤发电的一连串二选一困境。无论天然气或二氧化碳,都不利台湾加入全球碳中和行列,民进党的能源政策太极端,将使台湾成为全球气候变迁问题的劣等生。

台湾除了关注中美会谈中的两岸议题,更要思考未来中美在气候变迁合作后可能改变的国际规则,以及在局势中如何自处,这才是这次中美高层会谈最有可能出现的挑战。台湾对于碳中和目标的规画与作为已经落后,未来将面临更大的国际压力,政府必须及早因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