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20公里远足径基本贯通
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
登上塘朗山、梅林山,远眺香港;徒步马峦山,一览深圳版“小千岛湖”;穿行中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东西涌穿越线;攀上七娘山大雁顶,遥望东方第一缕晨光……
近日,记者从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420公里深圳远足径“三径三线”实现基本贯通,一个“通山达海,生态文明”的深圳“新户外天堂”正在到来。这是继首条山海通廊全线贯通、福田中部“五园连通”后,深圳山海连城计划落地的又一重要项目。这个春节,众多市民沿着深圳远足径,徒步山林海岸,与自然相拥。
“三径三线”串联生态资源
目前,已贯通的深圳远足径“三径三线”包括鲲鹏径、凤凰径、翠微径与阳台山环线、马峦山环线、三水线。
鲲鹏径全长200公里,西起自然人文胜地凤凰山飞云顶,东至地质奇观宝地七娘山大雁顶,串联10余座主要山峰、约17个自然郊野公园、8个大型湖库、10个历史人文地、30余个城市观景点、9大城市重点发展片区……沿途多处超级观景点让山海连城的壮阔景观尽收眼底。
凤凰径从凤凰山北延至马鞍山,全径连接宝安区与光明区的山水资源,串联了石岩湿地公园、观澜森林公园、光明森林公园、罗田森林公园……沿途可赏田园风光,享碧河水韵,探森林秘境。
翠微径全长约46公里,全径连接坪山区与龙岗区的山水资源,串联马峦山郊野公园、燕子湖片区、清林径水库……沿线山光水色、青翠缥缈。
阳台山环线以胜利大营救广场为起终点,全长约38.5公里。马峦山环线以梅沙湾公园(华大基因)为起终点,全长约38.5公里。三水线起点大鹏新区坝光白沙湾,终点坪山区水祖坑,全长约18公里,是深圳最经典、最知名的挑战级徒步穿越线路之一,串联起延绵起伏的108座大小山头,累计爬升达1600米,也因此获得了“深圳户外毕业线”之称。
用低成本连通生态断点
据了解,深圳远足径是实现“山海连城·公园城市”、贯通“一脊一带二十廊”中“一脊”的重要载体。
420公里长的路线如何产生?如此长度的线路又是如何实现连通?
“我们基于城市的生态空间和自然资源基地,结合徒步爱好者们在深圳多年行走探路形成的经典路线,例如阳台山环线、三水线等,来做全市远足径线路的总体规划。”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通过多次实地踏勘选线,调查沿线历史文化遗迹、生态状况,确定“三径三线”的线路走向,形成长距离、跨区域的长途远足线路。同时,梳理沿线的生态断点,用较低的成本,通过自然步道、生态廊桥等微连接方式,缝合生态断点,部分线路借用了绿道、碧道和市政道路进行连接。
2024年1月以来,新近落成的鲲鹏径1号桥已成热门打卡点,布点在此的红外摄像头也首次记录到野生豹猫穿行过桥。该生态廊桥正是连通了鲲鹏径最大的梅林山-银湖山生态断点,是人类活动与物种扩散、野生动物基因交流互不打扰的“双通道”,实现鲲鹏径第八段全面贯通,同时也促成420公里“三径三线”基本贯通。
坚持“三零”原则保护生态环境
近期,已有许多徒步爱好者行走深圳远足径,沿途吸引他们的除了山海城交织共融的美景外,还有原生态的土路——自然步道。
“这样的步道跟自然比较融合,水泥路、石阶路都太过人工了。”在户外达人龚小姐看来,自然步道既维持了原生态又很安全,她希望深圳远足径能保留更多原生态环境。
在打造远足径的过程中,深圳秉承“水泥铺装零增长、生态资源零损失、自然环境零冲击”的“三零”原则,主要采用手作工法,摒弃了传统的大型器械开山筑路方式,以人工方式使用非动力工具修复步道。
“人走的危险的地方增加拉索绳杆,保护行走的安全;容易被水冲刷的地方,修复水土流失;边坡不稳固的地方把它稳固,我们更多的是在自然形成的路上做点状修复。”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与传统依赖机械工程修建的阶梯式登山道相比,自然步道的铺设更尊重历史现状和自然地貌,用到了渡步、台阶、导流横木、安全绳等26种常见的手作工法,对大自然的冲击更小,成本更低,更易于维护。
值得一提的是,马峦山郊野径—山河步道线路上建立了“微型自然保护点”,建立香港瘰螈微型自然保护点,通过营造适合野生动植物生长的生境,引导公众保护它们的栖息地。
众多团体、市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
龙岗大窝岭郊野径亲子探秘线作为全市郊野径的优秀案例,也是备受家长孩子们喜欢的徒步路线,亲子探秘是它的特色,而路线打造背后的故事更是亮点。
据介绍,大窝岭郊野径亲子探秘线与龙岗区儿童公园相连,打造之初,这些问题曾被提出,与儿童公园相连的郊野径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基于这些考虑,龙岗区邀请周边学校师生参与共建,征集孩子们的想法。整条郊野径约5.8公里,通过互动装置、科普解说,还有一些周边的生态资源吸引孩子们走进山里,给孩子们一个撒野的机会。步道推出以来,周边居民常会自发过来边走边捡垃圾,净化山林。
深圳远足径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带领市民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呵护自然。深圳城管部门联合深圳市登山协会、磨坊等知名户外运动公益组织多次开展实地调研,充分挖掘步道沿线自然、人文及历史特色,对步道选线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可实施性。同时,招募一些热爱户外活动、热爱自然的市民、企业或社会组织来参与共建共治,从踏勘、选线、修筑到取名、维护等环节,从招募的情况来看,企业、社会团体、市民参与踊跃。(记者 林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