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控找医院 国卫院推族语版ChatGPT

国家卫生研究院与台东大学一同推动台东地区高龄普惠科技应用与发展,2日由国家卫生研究院群体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邱弘毅(左)与台东大学校长郑宪宗(右)签订合作协议。(萧嘉蕙摄)

智慧科技时代下,原乡部落高龄族群缺乏学习适应力加上语言隔阂,产生数位落差。国家卫生研究院执行高龄科技计划,以台东县作为东部示范点,携手台东大学建置原住民族语库,进一步开发「类ChatGPT」的智慧语音平台,双方2日签订合作协议,但需求性受到外界质疑。

为促进高龄族群善用智慧科技,获取健康管理、社会支持等资源,国家卫生研究院执行4年期高龄科技计划,陆续于全台北、中、南、东选定示范点,设置智慧语音平台,提供「动口不动手」服务,然而原住民族语言缺乏足够数据支持,实际应用及发展受限。

国家卫生研究院群体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邱弘毅指出,台湾所使用方言种类多元,包含闽、客及原住民族语,而现有原住民族语库尚未涵盖台东地区所用族语。

国家卫生研究院借助台东大学之力,充实建置原住民族语库,推动台东地区高龄普惠科技应用及发展。由国卫院扮演后端技术提供角色,台东大学则透过校内原住民专班、USR大学社会责任计划等管道,前往部落社区、部落文化健康站等地采集录制族语音讯。

台东大学校长郑宪宗强调,此次院校合作可谓东部首屈一指,将开发原住民族语的大型语言模组,前置作业包含搜集语库、系统训练等,并力求介面简易、好操作。

邱弘毅表示,未来目标是建立原住民族语版「ChatGPT」工具,长者进入平台后,只要动口下指令,即可启动搜寻服务,提供食、衣、住、行等资源。举例来说,当长者说出自家地址,便可列出距离其最近的医疗院所。

不过,第一线照服员savi指出,搜集语音、建置语库有助族语保存及复兴,但多数长者现已满足于所会的软体APP,对于智慧语音平台使用需求性恐怕不高,是否能普及化仍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