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垫底》蓝弋丰/预设人口一定成长 才是最大的问题
台湾生育率不断下降不是新闻,2020年出生首度低于死亡数进入人口负成长,然而,2021年第一季又比2020年同期降低13.6%,若依同比例计算,2021年全年可能出生数仅14.3万。
▲美国中情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227个国家或地区中,生育率最低的将是台湾。(图/翻摄自CIA官网)
美国中情局根据内政部资讯推断,台湾将成为2021年生育率最低国家,而且,全球2020年生育下降,大多是因为疫情因素,台湾防疫成功出生还下降,更引人侧目。
台湾民众听内政部讲生育降低已经麻痹,但中情局讲话可就不同,何况还是「世界第一」,于是又重新燃起一波少子化原因讨论,有人怪罪高房价,有人为房价辩护,有人怪罪世代不公,有人则怪罪女权......其实所谓的「少子化」已经是老议题,上述所有辩论在社会上都已经辩论过数不清的回合,但从最根本来分析,「少子化」是个本质上就认知错误的议题。
台湾自战后以来,人口大幅成长膨胀至3倍,人口密度世界第二高,台湾人口多到房屋必须盖到山边水边,为提供台湾人民的生活所需与支持全民生活水准的经济发展,水资源已经严重不足,能源需求也不断扩大,各种环境压力都到达极限。
▲当前台湾也面临缺水困境。(图/记者林振民摄)
这样的国家,人口还应该再增加?相信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会回答:不,应该减少。
我们不希望台湾有战乱,也很自豪是防疫全球第一,不希望有瘟疫造成大量病死,自豪于医疗体系让平均余命逐年提升,老人越活越久;我们也不希望台湾经济崩溃,或是发生严重核灾之类的事故,导致人口大量外移。
既然如此,那该如何减少人口?当然只能靠减少出生。
所以,从这样的基本原理的制高点来判断,少子化对台湾来说是问题吗?相信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会回答:不,少子化不是问题,是解方。
这一点,台湾人不用到现在,早自战后就知道了,1950年代起,政府积极推动家庭计划,拼命扭转传统「多子多孙」、「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就是因为预见人口过多会造成国家社会与环境崩溃。
家庭计划的成功,使得一整个世代台湾人养育小孩的负担大为减轻,从工作年龄的台湾人挤出更多劳动力,成为台湾能站稳经济脚步的功臣之一。
那么为何如今少子化会变成是问题?
▲即便没有面临少子化问题,台湾很多奠基于错误前提的政策也将受到挑战。(图/台东县海端乡公所提供)
这是来自于战后以来的许多严重错误政策,以人口会一直高速成长为前提,设计出种种根本不可能永续的庞氏骗局政策,包括劳健保制度等等,政府与人民幻想只要国民继续傻傻的生小孩,就能把负担一直转嫁给下一代。
问题是:这些庞氏政策的巨大钱坑,若要下一代能接下担子,下一代要以三倍成长,台湾不可能支撑这样的人口,所以从一开始这种妄想就不可能实现。就算没有少子化,这些政策一样会破产。
所以所谓少子化造成政策破产,根本是假议题。
少子化根本:育儿成本大幅提高
其次,当前台湾各行各业都极度缺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考虑少子化因素,当前毕业世代,较X世代的出生数已经减半,也就是「供给」减半,即使如此,青年失业率仍然相当高,青年低薪状况严重,这表示台湾经济体并不需要更多青年,经济体对青年「需求」就是这么少,再多生更多小孩,养成青年,只是徒然增加青年失业率,对财政或经济无任何帮助。
少子化表面上的理由有千百种,所谓追求个人自由,追求更高价值,或是有人批评是西化、个人主义、不重视家庭传统,甚至有人追究到女权,但根本原因在于,越富裕的社会,养育下一代的机会成本越高,超过小孩养成后的价值,使养育成为赔本生意。
华德迪士尼曾经回忆小时候才五六岁就被父亲赶上街在大雪中送报补贴家用,如果我们如今容许这样虐待童工,小孩养到五六岁就能帮家庭赚钱,那么生育率铁定居高不下,但是相反的,富裕社会重视儿童福利,我们如今不但不接受童工,小孩还要「富养」,大部分要养到上大学,甚至念研究所、出国深造到30几岁,毕业后却还高失业低薪,需要「啃老」。
▲欧洲国家也一直以补贴政策处理「少子化」,但结果仅是国家赔本。(示意图/达志影像)
人口结构上,不只有老人是依赖人口,小孩也是,奉养老人负担增加的同时,小孩既然已经没有「投资报酬」可言,那么减少育儿负担,只是最理智的选择,少子化其实是群众智慧,是解方,不是问题。在育儿投资成本高,投资时间长,回报低的年代,小孩生多了,不仅增加个人与家庭负担,连整个国家社会都会一起破产。
欧洲国家很早开始面临少子化,也是把少子化当问题,一再推出补贴政策,补贴并不能改变「赔本生意」的本质,补贴家庭,让家庭经济损失转嫁给国家,结果只是国家赔本。
瑞典在1980年代已高补贴高社福政策推动生育,很快造成财政破产,被迫进行财政改革,削减社会支出,删减过后,出生率在2000年又降到1.5。
之后,瑞典的生育率又靠2009年起收容大量中东申请政治庇护移民而拉高,然而,本国人生育是赔本生意,移民的生育,也仍然是赔本生意。
战后劳力短缺年代,很多穷国青年移民来到欧洲国家,连当地语言都不会,只靠勤奋打工,就可以打出一片天,甚至有许多成为企业主的成功典范,然而,现在时代已经改变,经济体专业化、知识化、科技化程度太高,不需要仅有体力优势的青年,移民生养小孩长大成为的青年,找不到工作,无法融入经济体,造成严重社会问题。
在瑞典,移民引发多次暴动,瑞典人开始排外,放缓接收移民,生育率也就随着下降。
法国也是以高福利补贴的典范国家,家庭支持制度总支出高达法国GDP的2.6%,造成经济上的严重后果,更可悲的是,法国的生育率回升,还是靠着移民的高生育率,结果是造成严重社会问题,伊斯兰社区成为国中之国,生养出来的青年成为极端主义温床,酿成多起不幸悲剧,以至于马克宏需要祭出诸多管制措施对抗「伊斯兰化」。
英国的生育率,一样是来自移民支撑,高达四分之一的产妇都是外国移民,移民一直生的结果也是造成严重社会问题,结果引起英国人民严重排外,进而导致脱欧。
房价高=生育率降低?
房价、低薪、福利支持不足等等,固然都是个人生育考量因素,但若从整个社会的观点来看,这些都只是表面的理由。
只要观察比较各国现象,很多假说都自然排除,以日本来说,生育率最低前三地区,的确包括房价最高的东京都,但也有房价低的宫城县、北海道,显然房价论站不住脚。
再观察贫困社会,最极端的大概是孟加拉的罗兴亚难民营,别说买不买房,只能搭破烂草屋勉强居住无房可言;别说低薪,根本没工作;别说福利,连基本人权都堪忧;但是生得满满的都是小孩。
人类历史上,生育率最高的社会,往往都是最贫穷的,包括战后一贫如洗、需要美援面粉才能果腹的台湾,同样经历高生育率,需要推动家庭计划。所以,青年贫穷所以不生小孩的论点,也一样站不住脚。
▲房价不见得直接影响民众育儿意愿。(图/记者陈筱惠摄)
动物只要族群密度过高,一定会有少子化机制,台湾当前人口密度之高,少子化本是正常;人类社会养儿成为赔本生意,就有各种理由越来越不想生养小孩,少子化是自然机制与群众智慧的解方。不该妄想「人定胜天」以为能违逆自然,或是鄙视群众智慧,把大众的选择当成问题。
少子化是自然与必然,整个国家政策应该顺应改变,有如治水应该顺着水性,而不是妄想可以强行围堵。过去许多只适用于人口倍数成长时代的政策已经不合时宜,必须全盘检讨,逐步拆除各种庞氏骗局政策的财政地雷;也例如包括军事上,当少子化是必然,兵源问题须未雨绸缪,要考虑延后服役年龄上限,而原本发展募兵制,要考虑恢复为征兵制,以及计划成立外国入籍者部队,甚至考量雇用外籍佣兵的可能性。
少子化从来不是问题,把少子化当成问题,才是问题!因应少子化,正确的做法是接受少子化,适应少子化,未雨绸缪,而不是试图逆转乾坤,那不仅无效,也只会浪费了进行改变的宝贵资源与时间。
热门点阅》
► 邵宗海/美中抗争:日本选边、中国跳脚
► 黄竣民/国防部进菁英名校抢人才 条件够吸睛?
► 生育率垫底》林静仪/与其整天催生 不如补足公、幼托 并听听女性想法
► 传美将公布新军售》梅复兴/M109A6自走榴弹砲: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 陈清河/数位汇流冲击产业 转型为媒体生存之道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