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渔米之乡变成地狱──战后,饥饿的世界之5(炳文)

日本投降后,因饥荒逃离家乡到外地寻求救济的饥民。(图、文:UN 1946 湖南/炳文提供)

●1946年华中地区哀鸿遍野

日本侵华战争结束后,一无所有、流浪衡阳街头的饥童。饥饿在湖南意味着很多:它意味着臃肿,肿胀的胃; 卖破衣换一顿饭; 他们在炎热、烈阳下等待死亡。(图、文:UN 1946 湖南/炳文提供)

(因 1944年日本侵华一号作战) 战后造成湖南无数饥瘦无家可归者。 他是成千上万,从没有食物的周边农村逃到衡阳的人之一,希望乞讨足够的食物以维持生命。 联合国和行政院救济总署(CNRRA 和 UNRRA)已经收集了数以千计的饥饿人口,并为他们提供食物和住所,但还有数千人正在饿死。(图、文:UN 1946 湖南/炳文提供)

1944.6衡阳会战 ,一周之内,渔米之乡变成地狱

万剑舞将军在其回忆录中,对会战前的衡阳农村,有如下一瞥 :

由于以往长沙二、三次会战,南窜日军俱在长沙附近铩羽而归,故当时湘北虽战云密布,而易俗河以南民间仍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安谧如常。

(1944) 6月16日夜,团长召见笔者,当面指示「即日率领班长9员,赴衡阳军部接领新兵。沿途山青水秀,风和日丽,田间农民荷锄牵牛,忙于耕作,镇上商肆,熙来攘往,仍在赶集,根本是太平盛世,谁会想到一周以后,此地已是人间地狱呢!(民件史料数位平台1937-1949)

一名 UNRRA 医生为湖南饥荒患者注射血浆。这种因战争而发展起来的紧急治疗大大增加了从极度营养不良中恢复的机会。(图、文:UN 1946/炳文提供)

经过注射血浆的急救、及时的营养输送,4天后,上图那位曾经濒临死亡的难童,终于可以坐立起来(图:UN 1946/炳文提供)

(因日本侵略战争引起的饥荒)战后造成湖南省衡阳街头无家可归的饥荒难民,最近几个月有 5万名饥饿的乡下人涌入这里乞讨。 数以百计的人现在正死在这座饱受轰炸的城市的街道上,这座城市本身也饱受饥荒。 联合国和行政院救济总署(CNRRA 和 UNRRA)已经收集了数千名饥饿的儿童和成人,并将他们安置在衡阳的7个营地中,他们在那里接受治疗并喂食由水和 UNRRA 面粉制成的面疙瘩。 但还有成千上万的人需要帮助。(图、文:UN 1946/炳文提供)

(因日本侵略战争引起的饥荒)湖南省衡阳接受面疙瘩就济的难民。(图:UN 1946/炳文提供)

难民营中,一面接受救济食物,一面哺乳的母亲。(图:UN 1946/炳文提供)

湖南农妇从干涸的农田走到衡阳,却发现仍然没有食物。 她展示了构成她的饭菜的少数杂草。 她的丈夫于前一天饿死了。(图、文:UN 1946/炳文提供)

联合国和行政院救济总署(CNRRA 和 UNRRA)每天为孤儿院的儿童提供3顿简单、营养丰富的饭菜。 这些孩子是在衡阳街头被工作人员发现不省人事的。(图、文:UN 1946 /炳文提供)

1944,广西桂林,遭撤退国军及美军主动炸毁的桥梁。毁坏的公路、铁路及机场,对战后复建及粮运工作有严重影响。(图/炳文提供)

1944年桂林撤退前,美军14 航空队机场及附近交通的主动破坏,都由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总司令为蒋介石)史迪威中将(中) 亲自指挥。(图/炳文提供)

1944衡阳,会战前居民四处逃难。(图/炳文提供)

1944桂林,会战前,孤老无依、无力逃难的老妇。(图/炳文提供)

1944,长沙遭攻陷后,美军驻华14航空队对该市以及周遭地区实施轰炸;冀图切断、破坏长沙日军粮食运补、集散的功能。长沙向为渔米之乡,为粤汉铁路大站,抗战八年期间,曾历经4次大型会战,最后于战争后期1944 年,为日军所陷。(图/炳文提供)

1944.9.16 衡阳失陷后,美军持续对该市日军军品、粮食补给基地的轰炸,此种大规模的破坏,造成战后复建的困难。(衡阳是在经过日军47日的围攻后才沦陷,国军第十军军长方先觉率1万7000人迎战4万多名日军,虽败犹荣。)(图/炳文提供)

(因 1944年日本侵华一号作战)战后湖南省衡阳以南 30 里(10 英里)处的稻田,位于饥荒区的中心地带,由于干旱和战争造成的牲畜、种子和肥料短缺而无人耕种。 农舍无人居住,被遗弃,住户逃到衡阳街头乞讨。 联合国和行政院救济总署(CNRRA 和 UNRRA)正在为数以千计的这些饥荒难民提供食物,但不能照顾所有的人。(图、文:UN 1946/炳文提供)

为了扑灭蝗虫灾害, 中国救济官员农业官以3斤面粉为条件,交换农民所收集到的每ㄧ斤蝗虫卵。 (图、文:UN 1946/炳文提供)

联合国和行政院救济总署(CNRRA 和 UNRRA)福利工作者,在衡阳街头发现的弃,婴已濒临死亡。 许多孩子到达孤儿院太晚,无法康复。(图、文:UN 1946/炳文提供)

(因日本侵略战争引起的饥荒) 两个月内,以 50,000 人的速度涌入衡阳的乡村饥荒受害者,蹲在湖南省衡阳 联合国和行政院救济总署 (CNRRA 和 UNRRA)饥荒难民营的 30 个美国海军帐篷之一。 他们吃的是由 UNRRA 提供的面疙瘩,由水和面粉制成的热粥。 衡阳有7个这样的营地,每个营地收容了大约 300 名饥荒难民。(图、文:UN 1946/炳文提供)

【未完待续,炳文专栏每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