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连涨!跑步入场前看看这5条

假期前一周时间内,A股市场全面升温,上证指数从2700点涨至3300点,涨超21%,沪深300指数涨超25%;沪深两市的成交金额,也刷新了历史最高单日成交纪录。10月8日,A股涨势延续,上证指数开盘一度探至3674点,最终收于3489点,涨4.59%,至今已经“十连涨”。越来越多人被最近的行情吸引,“现在要不要入场?”“股市涨了这么多还能买吗?”“小白要怎么选基金?”“之前买的基金回本了,卖出还是加仓?”这些问题可能是大多数投资者心中的疑问。

入场前,投资者可能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市场、关于投资的知识。我们准备了5个 “上车小贴士”,希望给犹豫要不要入场、如何入场的朋友们一些建议。

【贴士1】大涨的时候,更需要谨慎

市场上涨,大家喜闻乐见,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相比“熊市”,“牛市”可能更危险。市场下跌时大家都很悲观,不会投入很多,但在市场大涨时,很多人陷入市场狂热的情绪中,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很可能会“亏大钱”,这个时候更需要格外谨慎。

为什么说“牛市”更危险?我们可以来看清华、复旦几位学者202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这篇论文聚焦于2014-2015年中国股市剧烈震荡的时期,测算了上交所4000万条真实交易数据,研究结果发现,资产在50万以下的“小散”(也就是85%的投资者),在整轮“牛市”期间的投资操作让他们损失了2500亿的资产,资产整体缩水了28%;而资产在1000万以上的少部分“大散户”,则通过投资操作实现了31%的资产增值。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两极分化?文章发现,这是因为“大散户”在场时间更长,从“牛市”早期就开始逐步加仓,并且在牛市到达顶点后就迅速卖出了手上的资产,而“小散”则完全相反,在“牛市”达到顶点之后才开始加大在股市中的投入。

注:WG1、WG2、WG3、WG4分别对应股市资产在0-50万、50万-300万、300万-1000万和1000万以上的个人投资者。红色虚线(右轴)代表上证综指走势。图片来源:An L , Bian J , Lou D , et al. Wealth Redistribution in Bubbles and Crashes[J]. Social 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这也是我们说大涨可能比大跌还危险的原因。在最应该入场的“牛市”早期,普通人常常因为胆识不够错过这一阶段,直到每个人都认识到“牛市”来了,股价涨了2倍、3倍,周围的朋友都赚了大钱了,这个时候才冲入市场,反而是需要谨慎的时候。因此,“人声鼎沸处”,投资者们更需要保持冷静,避免盲目操作。

【贴士2】越涨越追?别陷入“倒金字塔型”加仓

认识到“牛市”的风险是第一步,并不意味着“牛市”中不投资。在市场上涨时,投资者可能需要更加小心理性地去规划入场时间、仓位管理等问题。

实际中,很多投资者可能会陷入“倒金字塔型”加仓模式,也就是越涨越追,越贵越买,在市场高点时加仓更多。

简单统计会发现,上一轮“牛市”(2014.6-2015.12)从开始到回落经历的完整18个月时间里,有50%的新开户人数都集中在市场相对高点位的3个月。这意味着,一半的新入场投资者买在了最危险的“牛市顶点”。

反过来,“正金字塔型”加仓是一种更为理想的仓位管理方式,指的是当市场点位相对较低时,加仓更多,对于基金来说就是当基金净值下跌时,加仓金额随之增加,在低位买入更多高性价比份额。从长期来看,投资者的布局时点自然更集中在低位,持仓成本降低,对于长期收益有正面效用。

当然,从后视镜视角来看我们很容易划分“牛市”早期、后期,但在市场演变过程中,我们很难准确判断目前走到哪一个阶段了。对于没有投资经验的“小白”来说,一个更容易操作、风险更小的方式是小仓位定投,用较少量资金分批、定期买入基金,既能平滑成本、避免单次大笔投入的风险,又能通过投资纪律约束“高买低卖”的冲动,为长线投资增加一份定力。

【贴士3】4个钱包,长钱配置权益市场

接下来,我们需要规划好用哪些资金来入场。“牛市”中的投资者,在错失恐惧症(“Fear of Missing Out”,简称“FOMO”)的影响下,可能一时冲动之下,就掏空钱包、甚至加杆杆入市。事后来看,这很容易造成资金属性与资产的错配。

标准普尔资产配置模型是较为经典的资产配置方式,它将家庭资产根据用途分为四个账户,并按照固定比例进行分配,每个账户根据对应目标确定要配置的金融资产类别。

用于基金投资,特别是权益基金投资应该用哪笔钱?很容易看到,短期“要花的钱”和 “保命的钱”是用于基本日常开销和家庭突发大额开支的,需要保证充分的流动性和保障性;“实现目标的钱”更注重安全性,需要长期稳定增值,以应对未来的养老、教育等需求。更适合用于权益投资的是“生钱的钱”,投资者可以用这笔钱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追求投资收益。

这也是对于可投资资金进行分类管理的一种方式。每笔资金的投资期限不同,对应的投资目标也不同,需要考虑的风险也不同。权益市场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如果你想要将“生钱的钱”投资于偏股型基金,可能更好的方式是长期持有,可以设定更高的长期预期收益目标,同时要做好承受较大回撤风险的准备。

【贴士4】避免上头,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

决定好用哪笔资金之后,接下来是如何进行配置。权益市场上涨,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all in股市,无论在哪一个市场阶段,资产配置永远是投资者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几乎对所有优秀的投资经理的归因分析都显示,对他们收益贡献最高的,既不是择时,也不是择股,而是资产配置。普通投资者更要充分认识不同类型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选择适合自己的资产进行合理搭配。

不同股债比例配置下,投资收益和风险差异很大。我们测算了过去十年间,不同比例股债资产搭配的年化收益和最大回撤水平。可以看到,权益比例越高,年化收益越高,最大回撤也越大。投资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风险承受范围以及预期收益目标,确定权益类、债权类等大类资产的配置比例,然后再去进行具体产品的选择。

数据来源:wind金融终端,2011/12/30-2021/12/31。用沪深300(399300.sz)代表股票资产表现用中债新综合总值财富指数(CBA00101.CS)代表债券资产表现。

当然,配置没有完美,只有适合和坚持。权益牛市超配权益基金,权益熊市超配固收和现金,这样美好的配置只能出现在事后的投资总结里。投资者眼前能做的,可能是参考过往长中短的历史数据,设定预期收益、了解年化波动,参考最大回撤,构建自己的目标配置。这其实也简单,难的是在既定的配置计划下,“风雨无阻”地自律执行,不在某类资产波峰时超配,不在某类资产低谷时离去。

【贴士5】把握beta,避免负alpha

入场的最后一步,怎么选产品?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想要通过自己挑选产品、挑选赛道跑赢大盘,是非常困难的,在行业、风格快速轮动的情况下,要找准有上涨潜力的赛道和公司,对于投资者自身研究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的要求都很高。能把握住市场的beta,不因自己的投资操作而造成负alpha,已经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果。

格隆先生说过,长期投资者会有个误区:只盯着市场的阿尔法挣钱,但除非是在美国这种两百多年国运一路向上的国家里,否则,在大多数环境不算稳定、财富创造和分配容易陷入轮回的环境里,贝塔其实远比阿尔法重要。

对于完全没有权益投资经验此时又想入场的人,可以考虑选择宽基产品,这类基金涵盖行业较广,没有行业风险,不需要太多投资技巧,投资这类基金可以获得市场平均收益。

对于有一定权益投资经验的投资者来说,如果想要获取超越市场平均收益的alpha,可以在权益配置中以宽基打底,辅以部分主动管理型产品。当然,对于主动管理型产品也需要谨慎选择,一个更为靠谱的方法可能是,选择与自己看好的投资方向、投资理念较为匹配,同时在长期中收益表现较好、风险控制较为有效的产品。

投资是一场修行。前几年市场的下跌让投资者“谈基色变”,很多投资者转向银行理财、国债等中低风险投资,而近期的上涨又点燃了全民的入市热情,越来越多人急于开户,担心错失入场时机。市场并非线性运行,牛熊转换常有,投资者更需要摒除外界干扰,找到适合自己的配置方案和产品,守住预期和纪律,在长期中实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