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蓝白借镜欧盟多层次治理(廖达琪)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蓝白会终于登场,不过蓝营出人意料推出的开放式民主初选方式,现场并未形成共识。(图/侯友宜竞选办公室提供)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蓝白会终于登场,不过确实仍犹抱琵琶半遮面, 所谓重中之重的候选人产生方式议题目前卡关,蓝营代表金溥聪出人意料推出的开放式民主初选方式, 让白营的黄珊珊直称是第一次听到蓝营有此主张,基于过去她在新党的经验,认为此方式有不当动员的疑虑,所以要带回讨论,现场并未形成共识。
或因此议题的关键性及蓝营方式的突发性,坊间后续的讨论多集中在开放式民主初选的可行性、其是否有优于民调的民意代表性、蓝白哪一方较容易透过此方式而胜出, 及民调与初选是否可并行等。姑不论蓝白再不再会,尤其能不能就此达成共识,笔者在此要特别提醒, 蓝白初会其实已达成共识的部分, 就数量而言, 绝对超过保留部分,如果因为候选人产生方式乔不拢,其他的共识也作废,蓝白要完成政党轮替,应是痴人说梦!尤其更错失共创政党合作、扩大民主参与、细致落实宪法、翻转政党形象, 成为未来典范的契机!
就笔者之见,蓝白的合作,应可学习欧盟组成过程的多层次治理的设计。所谓多层次,就不是以单一问题或层级来推动合作,比如欧盟是一超国家组织,其下各国均有强大的自主性,各国下再有强弱不同的地方政府等,各层次均各有利益计算,为何各国能同意让渡一些自己的主体性而加入欧盟呢?关键点或有四点:
一、过程比结果重要,不先设定目标,或可说没有重中之重、非先解决不可的问题;二、推动过程有领头羊(德、法)愿意付出较多, 也愿妥协一些自己的利益,即当老大要付出的概念;三、先从容易有共识的议题着手。欧盟是从1951年的「煤钢共同体」开始的,时仅6国参与(德、法、荷、比、卢、义);四、充分尊重各成员国的文化及尊严,所以欧盟目前的国语是27个成员国的语言均是,议会开会时均配有各国语言的翻译。
以上这四点似都可为蓝白合的参考,具体作法如:一、先不将共推候选人这一目标当作起始点,目前已谈出双方可接受的政治及政策议题, 尤其政治层面的推动国会席次极大化及组联合政府部分,或可有创意的讨论可能做法。
二、蓝白合的领头羊,看来国民党应多担待些,内阁职务分配及相关事业单位的人事任命,或可依国会席次规画,再让些利?
三、先从容易有共识的部分着手,双方是否先就国会席次如何极大化做讨论,这部分特别牵涉各立委选区的不同状况,格外需要多层次处理。
四、在尊重合作成员部分,国民党与民众党实宜共同努力,尤其柯文哲常说选举要带来文化的提升与改变,或可先从「尊重合作者」实践吧!
论者或谓,欧盟推动演化至今超过70年,才有今日的规模,蓝白谈合主要为此次选举,且时间紧迫, 如何进行此多层次又繁复的治理?笔者的看法是:蓝白组织复杂度远远不及欧盟下的各国,眼前的形势 对蓝白合有一定的压力;而考验总统候选人及其团队处理复杂议题的能力,不也是选民们最该在意的吗?
(作者为国立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荣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