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民进党「两岸和平论」的公信力危机(苏泳霖)

从近期蔡英文、赖清德、郑文灿不断提及和平是唯一选项、要创造两岸和平的言论来看,民进党已不知不觉跳进和战选择的话语架构之中了。(图/本报系资料照)

2024总统大选的各党候选人虽然还未最后确定,但选战主轴已经相当清晰,那就是两岸和平与战争的选择。尽管民进党参选人赖清德否认2024是和战的选择,但从近期蔡英文、赖清德、郑文灿不断提及和平是唯一选项、要创造两岸和平的言论来看,民进党已不知不觉跳进和战选择的话语架构之中了。

谁都可以高谈和平,但和平的内涵大相径庭:有人说「有尊严的和平」,有人说「委屈的和平」,还有「有主权才有和平」、「有国防才有和平」等等,但现在台湾社会关心的绝非是两岸和平的口号,而是维护和平、永续和平的具体方案。从这个角度看,民进党执政7年间,人民亲眼见证和平流失、战云笼罩,怎会再轻信民进党高喊的和平呢?

做个简单的梳理,回顾2016年到现在民进党政府、高官的「两岸和平论」,基本上可整理出四项要素:一,只有大陆放弃统一、放弃攻台,两岸才会有和平;二,只有台湾与国际社会紧密联结、共同抵抗大陆,才有和平;三,只有台湾具备全民抵抗、防卫的意志和能力,才有两岸和平;四,只要不是基于上述三类前提所主张的两岸和平,都是投降或卖台。

站在民进党支持者或台独主义者的角度,以上四项「两岸和平论」,逻辑上本是可以自洽的,但很遗憾,这套论述与现实完全脱节,也根本不符合台湾民众的共同利益。更何况过去7年两岸关系的动荡早已让这套「两岸和平论」信用破产。

首先,要求大陆放弃攻台,的确是台湾多数民意的长期愿望,但要靠两岸坐下来谈、逐步建立政治与军事互信机制。在这点上,马政府时期早已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民进党不仅完全推翻,且还想当「棋手」将国际反中力量卷入,最终弄巧成拙,实质塑造出美中在台海之间的恐怖平衡。台湾本可做主动的和平创造者,却沦为强权之下被动的苟活者。

其次,民进党在国内政治的信用已彻底破产,从未以真正的和平竞争、理性沟通的态度面对在野政党和社会监督力量,取而代之的是傲慢打压、渗透分化,这叫人如何相信民进党可以维护台海和平?民进党叙述的大陆负面形象,其实就是绿营内心威权心态的投射,每一句批判中共的用词都可套用在自己身上,也难怪年轻人早就对民进党形成「绿共」的认知。

反过来看,无论是侯友宜、柯文哲还是郭台铭,尽管政治立场和具体主张有所差异,最终也不一定参选总统,但他们都给出了与民进党截然不同的「两岸和平论」路径,至少可让两岸坐下来谈、让大陆对台军事压迫有所收敛的具体方案。台湾老百姓经历这么多,这回应该看懂了。

(作者为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