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运动比赛不是战争(许立宏)

(本报系资料照片)

台湾选手在东奥屡创佳绩,目前已取得2金4银4铜共10面奖牌,创下台湾奥运史上最高的奖牌数,国人一片欢欣,也令人省思体育运动带给国人的正面意义。

十年磨一剑,成功运动员背后都曾流下许多汗水和泪水,要能站上奥运颁奖台,需要具备以下的条件:

首先是长时间的坚持与耐心:这些最后可抵达奥运最高殿堂的运动员,很多人早在小时候便开始展开训练,及早培养实力和上场历练。例如麟洋配早在国小就打球,戴资颖、郭婞淳及杨勇纬等人也是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训练,长期的训练难以过正常的学生生活。最近美国退役泳将菲尔普斯在东京奥运期间受访时就提到:「我曾经有连续6年没有缺席过一次训练。成功没有任何秘诀,就是看你付出与努力多少。」可见运动员的成就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能坚持到底的人才能丰收。

二、家人的支持:奥运殿堂的胜利者背后除了有国家协助的训练外,大多都拥有家庭的支持体系,不论是菲尔普斯、在里约奥运夺下新加坡第一金的泳将史库林、NBA球员林书豪,或是特奥金牌游泳好手范晋嘉等,其家人在受访时都提及家庭成员的支持,皆毫无条件付出一切资助训练。尤其在选手还小时,家人在比赛经验过程中扮演陪伴者、支持者与安慰者的角色很重要。

不少知名运动明星的启蒙教练是自己的父母亲。在东奥男子高尔夫球赛拿下铜牌的潘政琮,5岁就在爸爸的教导下和哥哥一起练球。此次东奥比赛,太太还担任他的杆弟,潘政琮夺牌后亲吻爱妻成佳话,可见家人支持的重要性。

最后的关键是运动员能开心地享受运动比赛的当下。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是近年来众所关心的议题,从之前的澳洲水怪索普到美国泳将菲尔普斯,及最近的世界网球排名第一的日本好手大阪直美,与美国体操甜心西蒙‧拜尔斯等知名运动员都遇到过心理问题,甚至严重到影响比赛。

运动员须面对媒体、大众的眼光,并肩负国家荣誉,多重压力有如千斤顶般地压在运动员肩上,如果心理素质不够强,在大型比赛场上往往会表现失常。但优秀的运动员往往在高度竞争下也能尽情享受运动的乐趣。特别是欧洲的运动员向来把运动当作是业余嗜好,国家也不会赋予太大的压力,毕竟运动比赛不是战争。因此当得失心没有那么重时,往往比赛表现会更好。重点是,他们平常除了运动外,也有自己职业发展的另一面,在学时也重视学科的平均发展,所以退役后多能顺利转职成功。

能参加奥运就是一个很大的荣耀,发挥奥运精神也更胜于只看重比赛结果。中华队的健儿本届表现优异,大家应给予他们掌声,但掌声只是一时的,最重要是政府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尤其不要有任何的政治干扰,才能让台湾运动员不断活跃在奥运殿堂上。

(作者为国立台湾体育运动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