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米教育深入校园 体验学习传承米食文化

(农粮署长胡忠一(中)与评鉴绩优学校合照。图/农粮署提供)

为推广食米及食米教育,让学童从小了解米食文化、米食营养及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农粮署辅导全台53所国小办理「食米学园」计划,鼓励学校结合在地资源及人文风情,让米食教育融入课程及课外活动,并透过学校、家庭及社区之横向连结,落实知识培养及行为指导,让超过8000名学童由生活中深耕以米为主食的饮食习惯。

为鼓励积极推动食米学园的学校,农粮署也依各校执行教学性、连结性、创意性、执行性及效益性等进行评鉴作业,2021年度由宜兰县顺安国小、屏东县口社国小、桃园市新街国小、台中市东光国小及台南市东山国小荣获评鉴绩优学校;宜兰县岳明国小、台北市萤桥国小及台中市大肚国小获得在地创意学校。

农粮署表示,食米学园计划旨在于鼓励学校以「稻米」为主要素材,融入校园内各学科及体验学习活动,教导孩童从基础的认识稻米、碾米的制程及米食营养等正确观念,并结合米饭烹煮、创意饭团制作及新兴米食(如米面包、米松饼及米饼干)制作体验,落实从中学习的教学方式,搭配其他农事体验课程及校际交流体验等,透过全方位的米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养成以米为主食的均衡营养观念。

为鼓励学校规划食米教育的努力,每年依课程整体规划内容完整度及实用性、教学规划是否与当地资源整合、教案是否具特色与创新及整体计划效益等面向进行评鉴,选出绩优食米学园推动学校。

农粮署指出,食米教育是稻米文化扎根的重要一环,让孩子从学校教育开始,透过食米教育课程,逐渐认识台湾稻米、在地食材及饮食文化,并了解自己吃的食物,养成选择食材的能力,以及从产地到餐桌的每一环节,进而培养地产地消及均衡饮食的观念,并透过学童影响家庭,提升国人对国产农产品认同、促进农业文化传承与农业永续发展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