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失蹤 ─現況篇/友善失智 大環境仍要加把勁

社会应认识失智症,才知道怎么友善对待失智者。新北市光明里就经常办相关讲座。图/吕嘉慧提供

失智症协会推估,全台约有近三十二万失智症者,约每七十二人中有一人失智。但多数人的生活经验里,即便一天遇到上百人,也很难碰上一位失智者。因为文化里、社区中,存在着失智居住歧视,使得许多家有失智者的家庭,不敢让邻居知道家中长辈已失智。

失智症成为社区里「邻避设施」的故事四处可见,最广为人知的是去年台北市政府要在芝山国小设日照中心,预计服务三十名失能、失智老人,引来家长激烈抗议。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三年前。林伯伯失智后常出现奇怪的行为,例如会捡路上的东西回家囤放、突然对路过邻居碎念。有次他烧水忘了关火,烟冒出来,邻居很担心他把社区烧掉,原来就相处不睦的邻居设了局想赶他走。他们在林伯伯家门前停了车,车门没锁,放千元纸钞在驾驶座玻璃下方,林伯伯失智后习惯四处捡东西,于是开了车门拿纸钞,全程被邻居录影,去警局报案,说他偷窃。

林伯伯的案例是郭慈安陪伴家属处理的。郭慈安是卫福部失智纲领推动委员,也是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失智共同照护中心执行长,她观察,大家对失智症的敏感度逐年提升,自行求助看诊的比率提高了,也有愈来愈多人愿意主动学习相关知识。

但郭慈安也坦言,大环境的「失智友善」,与对失智症的刻板印象,改变仍有限。她举例,现在许多博物馆及商店标榜失智友善,家属即便知道这些资源,仍不敢带失智者出门,怕失智者不按牌理出牌,出现让人尴尬的行为,家属放不下旁人眼光,也让失智者失去过正常生活的机会。她强调,所谓「失智友善」对象不只社区的店家,家人也需要更勇敢,同时也要被支持。今年国健署和长照司都鼓励所有从事老人、长照相关的工作人员上失智症课程,希望这一波的课程,能够带动大家对于失智的敏感度,提升社区的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