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散文】劉思坊/與否定共生

吴亿伟《我的不是我的》书影。(图/时报提供)

推荐书:吴亿伟《我的不是我的》(时报出版)

超现实画家雷内.马格利特画了一支褐色烟斗,却在底下写着:「这不是一个烟斗。」「不是」的语气最能引人疑窦:为什么不是?如果画上的烟斗不是烟斗,那什么才是?否定的语法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最爱,无论是有形的事物,还是无形的概念,两者都非绝对的实存,我们不能只以概念论物,物也不能用既有框架来指涉。说到底,真理总在不断的否定辨证中逐渐清晰。吴亿伟《我的不是我的》,便是一本由否定作为书写动力的散文集,作者分别列举了四个被否定的领域:他的时间不是他的,身体不是他的,空间不是他的,连语言也不是他的。既然如此,吴亿伟究竟是谁?他拥有些什么?

首篇散文〈平行宇宙的你〉,揭露了作者的双主体结构。叙述者「我」时时和「你」较劲,只有「你」过得不好,现在的「我」才会有价值。宛若电视剧《荼蘼》里的A/B两面人生:选了安稳A面的人,却幻想自己在B面自由挥洒的样子;选了B,却心知肚明A才是家人的期许。只是,如果现在的生活顺遂,又何须被过去的「你」所纠缠?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作者选择了一条勇敢的B面人生。从此,长夜漫漫路迢迢,耗尽青春岁月。时间的无情流逝,成为书里最大的嗟叹。

吴亿伟在还不识德文的状态下,勇敢飞往德国海德堡就读博士班,他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超乎常人。但与其他挫折相比,作者对时间的观察特别细腻。他说:「我述说的失败,就像太空人困在延宕的时空里,徒劳地在停滞里寻找进展。」这种「时间被拉长」的迷惑感恐怕是所有学术人都经历过的梦魇。若「上岸」一词用来形容已找到正式学术教职的人,那其他的便是仍在大海里漂浮的迷途小舟,仿佛只有靠岸的瞬间,才能将游历的经验兑换成踏实的时空座标,自己的存在才忽然被看见。

这本散文最好看的地方,便是作者以不扭捏不遮丑的率直心态,深刻剖析了各个阶段的心境。他的人生转向,他在各个城市国境间的辗转漂泊,以及他所面对的中年病痛等等,虽是悠悠道来的口气,但铺陈的却是风起云涌,物换星移的际遇。其中,〈衣柜:母后一年〉与〈煮食:母后二十年〉两篇文章并列对比,更让人感到怅然。后者回溯母亲病后,从原本的厨神变成了暗黑料理师,等到作者自己在异国下厨,才理解母亲当时心里的空缺。迟到的感悟,带来双倍的感伤。

尽管此书常挥着「不是」的否定手势,但我在关于奥斯汀的几篇文章中,读到作者笃定的安适感。不管是与房东老太太温暖的互动,或是描写窗外的鹿群,这些片段都如此晶莹剔透,闪闪发光。无需辨证,这已是人生珍贵的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