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精选》工时比一比 德国人没那么爱工作
我们和德国的差异究竟在哪里?过去我总觉得,应该是对工作的思考方式、生活态度最为不同。(示意图/shutterstock)
直到目前为止,我在德国生活、工作了大约20年。我和一流的商务人士共事,也与德国的国民一同生活,对我的工作方式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透过这些经验,我从中得到了启发。
工时比一比 德国人没那么爱工作。(图/大是文化提供)
根据OECD的2018年数据显示,日本平均每人的总工作时数是1,680小时。而德国是1,363小时,足足比日本少了317小时。如果用一天工作8小时来换算,日本平均每年比德国多工作了40天左右。
但读者也要留意,日本的「1,680小时」,不包含加班却没领加班费的时间,是以一年工作天数为245天(休假天数120天)计算出来的,若以此数字来看,单日平均工作时数在7小时以下(1,680小时÷245天=6.86小时/天)。然而实际上,据说有许多人的年均工作时数超过3,000小时。
不仅如此,2019年的GDP世界排名中,日本位居世界第3,德国排名第4;但若以人均GDP来看,日本是全世界第24名,德国则是逆转胜过日本,排名为第10名(2019年/取自OECD数据)。换言之,日本的工作时数比德国还长,平均每人贡献的GDP却比较低。
我们和德国的差异究竟在哪里?过去我总觉得,应该是对工作的思考方式、生活态度最为不同。
如今,在这个工作时数问题、提高生产力已成为全民课题的时代,我认为参考德国的经验不会是徒劳无功,必然能对读者带来一些帮助。
(本文摘自《德国人没那么爱工作》/大是文化)
【内容简介】◎德国人怎么订年度计划?不是写业绩目标,而是先想我几月要休假?
◎大家都说他们很冷漠,但如果你家院子的草太长,邻居会来关切。
◎努力加班求表现?很可能会被认为你的工作方式有问题。
◎服务员的脸很臭?那是因为德式的服务理念就是「请自行随机应变」。
迈世勒是拥有近三百五十年历史的德国老字号银行,而本书作者隅田贯,是该银行的第一位日本员工,现任日德产业协会特别顾问。
他回忆自己刚到德国工作时,有回顺手帮秘书拿信,本以为会得到一句「谢谢」,没想到秘书却说:「这是我的工作,你越权了。」
还有一回,因为事情紧急,他指派部属一个临时任务,对方却冷漠的说:「我没时间,我要下班了。」他当场傻眼。
他不禁好奇,一个对人如此冷漠、对下班时间斤斤计较的国家,为何能从二次大战的败战国,以人口小国迅速成为GDP全球第四大的制造大国,拥有宾士、BMW、莱卡相机、双人牌刀具等多个世界知名品牌?
他发现,德国人没那么爱工作的背后,藏着高效率的思维:
◎不做无谓的报告、联络、商量,效率就来了
德国部属不寄电子邮件副本给主管,因为自己的工作自己负责,也不搞集体决策。主管不在?部属就说:「这件事我决定。」
还有,从不花时间揣测主管的心意:「他会不会问我这个问题?」
如果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但会反复问到知道为止。
◎所有公司(和人)都严守开始和结束营业的时间
常加班的人最努力?德国同事会说「你的工作方式有问题」;怎么订年度计划?不是写业绩目标,而是先想「我几月要休假?」
办公室一定有张大表,上面是所有员工的休假时间。
但要如何在休假时不被打扰?平日就要资讯全体共享,同事不用花时间「找」。
◎我那群严谨的德国同事教会我的事
顺手帮秘书拿信,她却气我越权?
因为德国人很在乎每个人的职务区分,「这是我的工作」所以自己负责。
「以前的人都这样做呀」,德国人不会接受这种理由,他们会说:「如果规则不适用,那就改规则吧!」
一个拥有众多世界品牌的制造大国,员工们的年度计划,竟从「我今年要何时休长假」开始──羡慕吗?这就是德国制造与德式幸福的秘诀。
【作者简介】隅田贯
日德产业协会(NPO)特别顾问。1959年生于日本京都,1982年从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系毕业后,进入三菱日联银行(MUFG Bank,原东京银行)工作。经历三次(合计十年以上)在德国法兰克福工作后,2005年起任职德国当地老字号私人银行迈世勒集团(1674年创业),于法兰克福总公司负责以日系机构投资家为对象的投资顾问工作。
隅田贯身为总公司唯一的日本人,培养出观察日德企业文化本质与其差异的眼光,致力于活用长达20年的德国工作经验。现任日德产业协会特别顾问,成为日、德两国经济人的桥梁。
【译者简介】黄立萍
Podcast节目《夫妻纯聊天》主持人之一,是一个需要养肝的全职妈妈,目前以SOHO身分从事各类采访、撰稿及翻译工作。译有《零基础写程式》、《残酷世界的生存法则》、《地点学》、《金融业者不能说的理财诡计》(以上皆为大是文化出版)。
《德国人没那么爱工作》/大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