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鸟也怕热!」太阳能板超消暑 湿地观光「亲水吹冷气」

▲台电高雄兴达火力发电厂内的太阳电站。(图/台电公司提供)

记者周亭玮卢映慈、丁维瑀/专题报导

太阳能成为商机无限的一项「发展」,出租屋顶包租公包租婆利用闲置空间架设太阳能板,似乎都成一种流行;但太阳能需要大片场地,没有主人的湿地成了黄金地带,但又牵涉到环保、生态的议题,再加上太阳能的转换效率只有20%不到,如何说服「用电大户」的半导体业者转型,也是问题之一。

再生能源&湿地的冲突

太阳能除了民间发展,供电命脉台电也是重要角色。身为国营事业、又几乎是唯一的供电机构,台电承受了各方的压力、也是期待;台电再生处长陈一成谈到新分成2到5期的光电计划,比起第1期,「现在步伐比较大,速度也比较快,又密集。」策略上的变动调整,其实跟蔡政府推动的2025年非核家园有着紧密关联。

►限电恐慌找出路!小屋变电厂 「太阳房东」成另类绿能商机

盐滩地发展太阳能会悲剧? 研究团队曝「具体方案」创造双赢

从98年开始第1期、今年迈入第3期,140多公顷的彰工火力电厂改为太阳光电,预计装置容量100万瓩电;第4期还推出「水上漂」计划,跟自来水公司合作、在水库水面架设太阳能板,似乎是陆地、水上都紧抓住发电的机会。至于预计年底推行的第5期计划,则希望承租250公顷的台南盐滩地,「这边很久没有晒盐、发电量有望比第3期还要大。」

然而,再生能源要「冲进度」,利用盐滩地发展光电,不免被环保团体抗议影响生态,但要迎向非核家园的双赢目标,只有不断沟通与包容。陈一成表示,光电计划第5期在台南盐滩地,会提供缓冲区,保留原始地貌,甚至建设看台,「从高处观看整个风景。鸟类也有机会亲近水塘。」借此吸引游客,让观光也能互利。

「生态考量,是台电在筛选太阳光电场的重要依据,我们会剔除高度敏感的地方。」陈一成表示,国家都有做完整调查,会避开对湿地、鸟类栖息有重大影响的区块,400多公顷的土地在切开鸟类群聚的点后,只剩下250公顷发电;但尽管说明会「尽量不影响生态」,不少爱鸟人士依旧不是很相信,他强调,「不会去改变原先的地貌,尽可能保留一开始的景观。」就算因此要花费一些成本,「能和生态共容、并存,这都是值得的。」

▲湿地。(图/成大副教授王筱雯提供,请勿随意翻拍,以免侵权,下同)

台湾电力的「全民运动

为了让太阳能变成「全民运动」,经济部能源局推动的「阳光屋顶百万座」计划中,民众也可以用较优惠的价格售电给台电,外界质疑「这样台电不会亏损吗」?陈一成说,其实再生能源基金会有补贴,「就是要让民众有利可图,刺激太阳光电。」而现在的模组大多数品质都不错,表面防尘的处理,下点小雨就能冲走,很适合家里装,「即使有一些灰尘,它的能源转换效率也不会差很多,对整体发电影响不大。」

不过,被认为是「看天吃饭」的太阳光电,若是台风来袭时,又该怎么办?陈一成并没有太多担忧,他希望业者可以加强结构安全,设计要达到某个水准,「不能为了节省成本,做一些简单的支撑,台风来就血本无归。」唯有把安全摆在首位,才不会发生大风来、连屋顶都吹走的惨案。

最大的敌人是政府?

虽然在台电的努力下,太阳光电看似不断向前走,但依旧有它的发展困境。台湾再生能源推动联盟理事长茹萍坦言,政府机关其实是最大的问题,因为人民在程序上经常「卡关」,她举例,申请太阳能板用屋顶种电,很常第一关就被打枪,像台湾违建的铁皮屋顶就先被驳回,「但是,我们要盖太阳能板,一定要把它当作建筑吗?」

虽然蔡政府上任后多次宣导再生能源,太阳光电占比也比过往国民党执政时要来的高,但人民的凝聚似乎还很缺乏。放眼望去,一堆的铁皮屋既不美观、底下又十分炎热,但只因为它不合法就不能利用,「台湾违建问题几十年没解决,现在只是把自己卡死。」太阳光电就像陷在死胡同里,没有人想改变,没有人想到未来。

撇除台电再生能源处,高茹萍发问,其他部门有没有心在再生能源上?「有些公务员,缺乏对这方面的想像。」除了屋顶型的违建困难,回到地面后,国家想用盐滩地来种电,却又遇上环保团体的抗议,他们担心水鸟栖息地受到影响,但双方的沟通,却像是各说各话,难以找到一个平衡点.

「理论上,那不是不能解决,只是要思考,如何成为双赢。」台湾再生能源推动联盟5月到布袋盐田开座谈会,讨论如何减低太阳光电对湿地生态多样性、物种的冲击,高茹萍提出建议,野鸟也怕热,盐滩地装一半太阳能板、留一半给生态,不但为动物提供遮蔽物还结合旅游观光。她回忆前几年去冲绳玩,炎热的天气下,太阳能板不仅降温还可以发电吹冷气,吃着冰淇淋又逛果园,就是打开想像的实例。

高茹萍说,当地民众其实是期待太阳光电的,但彼此都有各自的疑虑,又变成卡关,「他们没看到农民的穷困,没看到就业机会,对太阳光电也没有太多想像。」如果政府能设置一个绿能光电水鸟保护区,让「不见得只想做农业」的青年愿意回乡,辅导他们卖电赚钱,并媒合在地农友,其中扮演协调的角色,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也需要更多耐心与对话。

德国2023年非核,台湾?

回想起815大停电,不少人担心,下一次又会发生怎么样的黑暗?高茹萍举德国为例,他们经过车诺比核灾的恐惧,又看到福岛核灾后,纷纷上街抗议核电,人民意志坚定,要成立自己的公民电厂,「他们不想再等政府,不然小孩都长大了。」

▲第三核能电厂内的太阳光电站。(图/台电公司提供)

原订在2030年非核家园的目标,德国现在已经提早到2022年,他们的电力分散,卖电给政府又保证收购20年,人民觉得有利可图,自然就会去找好的太阳能板,自己用心维护,不像台湾的资源握在独大的台电中,如果能学习德国,「每个地方都有电,都是自己的主人,你还怕不怕缺电?」曾游学德国的高茹萍认为,德国的太阳与风都没有台湾那么好,但他们公民意识强烈,台湾更应该把握老天给予的资源,

「再生能源带给我们下一代很多的希望。我现在如果听到今年又限电,已经不会害怕了,因为我们有新的出路。」高茹萍说,台湾有98%的能源都来自进口,这个数字本应该让人感到诧异,却少有人真正了解。如何带来更多的「能源自主性」,走出国营事业以外的选择。政府要大力宣导,建立友善的平台外,人民也应该要有共识,或许对未来有更多的关怀,对环境有更多展望,用「爱」来影响发电,就不再只是空话。

除了太阳能,还有吗?

但在「太阳能」已经变成国家政策,甚至有种「政治正确」的立场时,「用电大户」的半导体业却抱持反对的立场。神祐企业总经理卢俊宏以前是台湾应用材料的资深经理,对半导体产业十分熟悉,他说,台湾有80%的电耗能都是工业用电,推动台湾产业发展的高科技、半导体尤其高耗能,「比起开源节流才是更快的」。

▲太阳能板。(图/太阳能业者天泰能源提供,请勿随意翻拍,以免侵权)

「比起省那一点冷气钱,不如先解决高科技的用电问题」,卢俊宏说,台湾有80%的电耗能都是工业用电,像台积电就是用电大户之一,「高科技设备的耗能都非常恐怖,特别是一些旧设计,在形式电源间的转换效率有时甚至不到40%,但新技术可以提升到80%」,一半的电就可以达到同样的产出需求,「能节省下来的等同可以『少开发的量』」,比起太阳能不到20%的转换率,政府应多加鼓励推广。

另外,太阳能并不是表面上那么环保,最重要的组件多晶硅电池生产时会产生大量四氯硅烷 (SiCl4)的剧毒污水,其他部分也含有铅、镉等重金属,20年使用寿命后一样有废料问题;虽然现在欧洲已有技术回收、重用95%废料,但欧盟中生产商必须负起回收废旧品的责任,台湾并没有相关的法规、制度。卢俊宏说,「核电厂是目前看起来最环保、以台湾技术来说最安全的发电了」。

因为转换率差、传输耗损高,太阳能目前最好的运用方式是「自产自用」,先从小型的太阳能住宅、办公楼或社区开始,但法令有没有办法强制规定建材乃至于设计都要符合节能规范、否则不准兴建?房价会不会被建商提高?加上16~18%的转换率,卢俊宏说,根本不划算;「制造成本高、过程耗能、污染,要发电多久才能回收?除非大家愿意撑过这段时间,把量做出来、价格自然下去」。